新课一、温故而知新,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小组讨论实验室应该采用什么样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取合适的气体收集装置?
二、小组合作,搭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三、多媒体投影学生搭建的装置,小组讨论,观察对比,改进装置,选取最合适的装置。
四、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无、分析讨论,总结反思。二氧化碳的制取是这节课的探究实验。
而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就是验证实验的思路进行。
五、[endif]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实验一:从实验的角度探究刚刚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做阶梯倾倒实验。学生观察到下层的二氧化碳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而且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二: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倒入软塑料瓶,向其中注满水。观察现象软塑料瓶变瘪,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将软塑料瓶中的水倒入试管中,滴入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引导学生猜想,紫色石蕊为什么变红呢?是水?是二氧化碳?还是其他的任何物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将裁剪好的四颗小星星浸湿,第一颗喷醋酸,发现紫色的小星星变红。第二颗小星星放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颜色变红。第三颗小星星烘干,放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没有任何变化,然后将第三颗星星润湿,发现小星星的颜色变红,然后加热,发现星星的颜色又变蓝。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是紫色石蕊变红的是酸,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得出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这一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操作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得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并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最后做出课堂小结,进行课堂练习。
这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严谨的实验思维。为以后学生用自己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