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咱加点儿智慧

        晚上跑步回家,由于鞋不合适,脚疼腰疼,二宝洗漱都是队友一人完工,开始数落我的不是:大早上起来跑,晚上出去转,该回家干活了,就一身不舒服,不是我说你,你那就是瞎锻炼,一点儿效果也没有,走路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才会有效果,你那咋会是锻炼!

        “我乐意,动动总比不动好吧!”我猜他是活干多了心理不平衡,随便说两句,也没太当回事儿。

        第二天早上一看表正好六点多,抬抬朦胧的睡眼,还是很困,昨天不是有人告诉我了,我那种方式也没有啥效果,心里想着翻个身儿继续睡。

        七点多开始辗转难眠,迷迷糊糊地矛盾着,起来吧!运动这个事儿得坚持呀,本身就没有什么习惯,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回头一想,我又跑不动,运动也没啥效果,这时间还不如留下睡觉呢!

        我隐约感觉,我虽然不认同队友的话,但无形中他的话给了我后退的理由,我“中毒”了!

      还好我有觉察能力,能够及时找到我起不来的纠结点儿,针对本就不擅长的事情,只是以队友的论述为原因,给自己一个做不好的理由罢了。

        如果这是一个没有判断力的孩子,那这样的话将会产生多大的“毒”呢?

      和孩子沟通交流,说话还是需要注意的,一不小心很可能适得其反,有这三类话不说为好。

      贬低孩子的话不说

      有时候家长们聚在一起,会出现相互夸的现象,总会找到别人家孩子的闪光点儿,有一次和朋友说起大宝,朋友说:你看孩子多好,多文静,有礼貌,学习还专注!我向她撇撇嘴:好的都让你看到了,她要是学习专注认真我也就不操心了!你看恁又稳重又懂事。我刚说完,女儿在旁边狠狠地掐了我一下,我恍然大悟,赶快改口,寻找孩子的优点狠狠地表扬。

        我想,孩子还不懂家长之间的谦虚,只会感觉在父母眼中,自己很多毛病,问题多多,从而减少自信,增加自卑。

        父母不是圣人,作为家长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如果意识到问题,愿意学习改变,并在犯错后修复,我想会好很多。

      孩子不是未完成的作品,而是带着独特光芒的星辰。每一次贬低,都是在熄灭他眼中的光;每一次鼓励,都是在为他的宇宙增添新的星辰。

      教育最深刻的艺术,不在于如何修剪枝桠,而在于如何辨认出每棵树内在的春天。改变从此刻的觉察开始,为孩子的世界播下理解的种子。

      没有用的唠叨不说

      有一次孩子上完厕所,门没有及时关,我看到又开始唠叨了:是不是又是你!我说过多少次了,去完卫生间及时关门,及时关门,就是说给你听的,不是说给空气的,啥时候能长记性!

      大宝也好不示弱:你每次都能做好么?你咋知道是我?家里面又不是没有其他人了,就看我好欺负!

      ……

      唠叨就像一把钝刀子,看似不锋利,却在日复一日中割裂着人际关系、侵蚀着情感和心理健康。看吧,我的唠叨成功激起了大宝的反感,开始寻找说话漏洞,开始狡辩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的语言变得简洁了,之后看到卫生间门没关,就直接说:咱们开着空调呢,把门关一下吧,不让我们坐这儿就热了!孩子减少了反击,也减少了狡辩,我也减少了生气的理由!

      时机不到不说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己的规律,有时候一些事情她需要经历了才知道后果,才会更好地改正。

      有一次期末阶段想给孩子加套卷子,孩子很是反对,坚决不干,明知道她做题量有些少,考试要想考好还需要自己多练习一些题目,如果说应让她做,她也会做,只是情绪满满,也达不到效果,结果没有练习,一次小测试成绩很不理想,我就抓住这次机会,分析原因,提出要求,加卷成功。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记住了,还会印象深刻。

      “给孩子说话,时机不成熟不说”是一种教育的定力和智慧。它要求父母:敏锐观察,读懂孩子的状态信号;克制住即时说教的冲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还需要耐心等待,寻找沟通的时机,效果反而更好;在合适时机用简短、清晰、尊重的方式沟通。

      忍住不合时宜的话,是为了在恰当的时机,说出真正能被孩子听进去、产生积极影响的话。 这比喋喋不休的唠叨有效得多,也更能维护和谐的亲子关系。

      说话是一门艺术,和孩子说话更需要注意,愿减少伤害,多一些智慧,少一些伤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