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之冬花

如果有人问我对冬天的感觉是什么,我会木然的去回想下去年的冬天甚至前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寒冬,都已经没有感觉了。

记忆中的冬天,还是儿时的冬天,那时候冬天是冷的。早上起来,每个窗户上都是一副白色的冬之花,农村的窗户那时都是木头的,厚厚的边框,一般刷上草绿色的油漆,绿色的画框,白色的抽象画,形成了一幅幅朴素的天然艺术品。而且每天的艺术品是不同的形象,小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我们会为每一幅艺术品配上一个故事,还可以发现刚刚听过的西游记、水浒传评书中的形象,那一定会带来更大的惊喜。

这窗之冬花是怎么形成的,那时不太清楚,只知道一定是和温度有关,和冬天有关。

和冬天有关的,还有上学的教室。农村的学校一般都在村子的中间,一排排的平房,那是我们附近最大的一个学校了,冬天教室的取暖要用煤球炉。因此,我们上学还有一项工作是隆火。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一般要男生。学校也有隆火用的劈柴,但冬天的浸润,是不好点燃的,因此,还要从家里带一些干燥的。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冬天值日上学要起很早,天还黑着,约上同值日的一起,一般同一天值日的都是住在比较近的邻居。在刚刚泛亮时就出门了,路是很熟的,但路上的脚步声有时会惊醒谁家的大狗,汪汪叫几声,要是谁家的门没关好,这狗会跑出来冲着你叫几声,我是很怕狗的,手中拿着两块防身的石头,到学校门口,放松警惕才把石头扔掉。我的小伙伴却不用,他是天生的训狗师,再大的狗,都不拍,吹个口哨那狗就乖乖的顺服了。

第一个来教室的黑洞洞的,还好我们哪会教室已经有电灯了,窗户上堆积着厚厚的冰花。第一项任务是把教室的炉子隆着,这个过程还是需要一些技术的,怎么把火引着,这就需要各种佐料了,废纸要硬的,路上捡到的油毡,都是很好的材料。这些材料,搭配上从家里带来的干燥的劈柴,就可以把学校那不好着的劈柴引着,等火苗冒出炉口,关键的步骤就完成了,那火苗映衬在窗户上,为那白色的冰花,增添一层暖意。在火苗最旺盛的时候把煤块投进去,等煤块燃着,大功告成。

这时,最高兴的事,是赶紧把从家带来的红薯或土豆,放在炉子上烤着,一会就冒出香气来,这是最好的早餐,有时会带上一个馒头,放在炉上烤,但总会在打打闹闹中,不注意把外面都烤糊了,干脆一掰为二,几只手拼抢着挖着里面冒着热气的白花花的馒头,最后剩下黑乎乎的部分只有化作灰烬了,

窗之冬花,也许是那个童年时代最好的注释,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之花,是那样的纯洁生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宝贝,那是火炉,以前的人们用来点火取暖做饭的。” 五岁孩子瞪大眼睛盯着炉筒里的青烟直上碧空,炉火第一次进入...
    海杯子阅读 1,479评论 127 415
  •   今天的故事要跑题了,不关于爱情。   二娃遥远的记忆。   北方的冬天里天亮的很晚,农闲在家的人,也没有什么值...
    失吾爱后而心死阅读 55评论 0 0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为枳为橘,时也命也。逆境愈强,向...
    梅开如雪阅读 4,630评论 56 259
  • 国庆前的爱国主题班会,老师请你妈妈代表家长发言。为了把工作做好,由妈妈口述,我替她写了发言稿。这才知道在内蒙古东北...
    艾耕农阅读 1,046评论 0 0
  • 原本想把题目写成炊烟,想想又觉得不妥,我要描写的生活只是炊烟怎么够呢,食色性也亦或人间烟火。 初春,新绿正在从干枯...
    大俊阅读 545评论 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