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希望自己能多做些改变,之前一直想养成多看书多写字的习惯,但总是虎头蛇尾,所以,调整一下,从听书开始吧。
《荣格自传》,这是我在2019年听的第一本书(打开软件后在听书名单的第一本书),而这篇文章也是我在简书上写的第一篇文章,也算是种缘分吧。。。荣格,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在大学的心理学课本上,现在已经回想不起来当时学了什么,只是大概知道他是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而自传这种文体又是我比较喜欢的,因为相对于一些情节虚构的小说,自传的内容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尤其对我这样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来说,那些著名人物的经历和生平,还是让我充满好奇心,至少能让我在对比中看到自己和他的区别,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
这本书,是荣格的最后一部著作。在这本自传中,耄耋之年的荣格仔细地梳理了自己的一生。他追溯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回顾了自己在精神医学界的从业经历,以及与弗洛伊德的情谊和决裂过程,同时也简要地梳理了自己的生平著述。这些内容塑造了荣格传奇的一生,也构成了这部充满智慧的自传的主要内容。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个人小时候的性格养成对未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家庭的宗教背景和父母的紧张关系,共同造就了荣格内向、敏感的性格。而荣格长大之后的研究之路,与其说是科学探究,不如说是自我救赎,相比于弗洛伊德的开宗立派,他的一生,是向内探索的一生,也是他在内心迷宫寻找出路的自问自答,就像文章讲的,有时候,一个心理学理论的诞生,也正是一位心理学家在治愈自己的创伤、解决自己内心困境的过程中结出的果实。反过来讲,既然小时候的性格养成如此重要,那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应该更加重视小时候的细心引导,而不是长大后的费力不讨好,本末倒置。
第二,科学家的坚持和不妥协精神让我深受敬佩。荣格和弗洛伊德,一个是学术新星,一个是学术泰斗,两人因学术共鸣走到了一起,最终却又因为学术分歧不欢而散。前半段合情合理,但后半段却是我们能理解但很难做到的,毕竟,对于我们而言,两个相识相交六七年的老朋友,有点分歧再正常不过,很难有人会因为几个理念的冲突而跟好朋友彻底撕破脸面,因为有太多的理由会让我们妥协,而且越是年长,也会越来越习惯妥协,更准确的讲,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怕失去。而对于荣格,坚持自己,坚持原则高于一切,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坚持而舍得放弃一切,甚至放弃那个对自己的将来可能有很大帮助的学术泰斗—弗洛伊德,可以说,不同的选择,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普通人害怕失去,到最后往往失去的更多,而荣格不怕失去,反而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最终成为了一个心理学大家。
最后是一些荣格提出的小概念,什么集体无意识,本能,内向,外向之类的,平时很熟悉,但第一次知道他们的出处,说实话,这种追本溯源感觉是非常棒的,因为他们可以时刻提醒我,其实生活中每一件我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都有一个个十分有趣的小故事,提醒我,其实世界从来不缺乏美,只要你用心,真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第一次写,有点随性,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会有点乱,不过也好,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一想到写文章就头疼了,万事开头难,希望接下来能多多坚持,再接再厉。
2019,会越来越好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