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胜于一切浮华,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琳琅满目的物件商品,也没有喧闹繁华的街道社区,只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田园景致,只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人文风趣。我心中桃花源又何曾不是这样......
儿时,乡下便是我心中的桃源。每逢周末,便吵着闹着要回乡下,说是想爷爷奶奶了,其实却不然,而是和几个玩伴东串西串,那时的口袋总是鼓鼓囊囊的,你家的糖果,他家的麻花,吧唧吧唧地嚼着,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可现在超市里那些晶莹剔透,足以甜死人的糖果与五颜六色的麻花却再也勾不起我的食欲了!我们总爱在一小块荒弃的菜田中挖来挖去,像是里面埋了什么大宝藏一样,那里的风也是清爽的、沁人心脾的。每当我们堆在一起看完一部恐怖电影,便是踩着暮色,惊叫着跑回家,不时引来一声声的狗吠,渺远却又清晰,壮足了我的。那时,乡下的他们,乡下的那一小块菜田便是我梦寐的桃源仙境。
渐渐长大,乡下的好友也去了外地上学,而我也因面临小升初的考试无暇返乡。那时书便代替了好友的空缺,陪伴在我左右,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将我带上写作正轨的启发人,她为我推荐的每一本书我都认真地阅读,每当一天紧张学习结束后,我便会迫不及待地捧上一本书,开上灯,津津有味地看着。丁立梅、黄蓓佳老师的文笔给我感触最深,模仿她们的笔调,写好了一篇,两篇,三篇文章...构思越加精巧,得到的表扬越来越多,读得书也越来越多。渐渐地,书便成为了我心中的桃花源,给予我慰籍与知识。
疫情当前的今天,春日已到,却不能出去,与从前不同,现在每一周,我都希望晚些来到周末,此时网课便成了我的桃源,都说上网课又紧迫又紧张,可和上学比起来,在家中上课远比去上学校上课要轻松的多。但我仍是向往着学校生活的,向往着教室中朗朗读书声,向往着老师同学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向往着早晨操场上口号洪亮的晨跑,向往着体育课可以挥撒的淋漓汗水,向往着音乐课上虽不够悦耳却足够用心的歌声,向往着饥肠辘辘时奔走向食堂的小径,向往着一起用餐时的和谐与狼吞虎咽,总而言之,学校的一切都变得令人心驰神往。可这疫情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一拖再拖的开学时间什么时间可以定下来呢?我们何时可以踩着霞光与雾气去上学,披星戴月地放学,一切都是未知,那学校现如今便成了我心中的桃源之地,寤寐求之,却又求之不得...
陶渊明的一首“渊明采菊东篱下,山庄平旷好耕田“,他心中世外桃源,在每个人心中都有,时光流转,我心中的的心弛神往的桃源也在不断的改变,但我坚信我的桃花源依旧本色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