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问老师沟通测评后的思考-21年9月24日

今天和机构的一位顾问老师探讨测评的事情时,她提到关于个性、特质和能力:

1.个性:就是人格的组成;

2.特质:在人格方面的心理学中分为类型论和特质论,其中类型论就像MBTI、DISC、PDP等,特质论就像大五人格等,特质可以理解成个性的组成。特质是个性的元素。比如看到CPI中的七大维度39项特质,其实每一项特质都是个性的一种元素,人其实是由不同的个性组成。

那么大五人格中的五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是个性的集合,每个维度的高低分都有不同的特质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量表进行测试,来了解自己的人格。人格特质可以预测“行为倾向”,即描述个体做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3、能力:通过特质组成了能力,比如CPI中的39项特质,经过不同的搭配,就组成了能力。岗位胜任力是由冰山之上和冰山之下两部分构成,比如冰山之上的专业知识、经验、展现出来的能力等,冰山之下是由价值观、动机和个人未展现出来的能力(这里理解为潜力)。我们提供了机会,能呈现出来的,我们就认为是能力,没有提供机会呈现出来的,就认为是潜力。人不具备某种能力,往往在相应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训练,形成成功的经验,最终锻炼出这项能力,可能相对更有天赋的人,发展不一定非常优秀,但是展现出这种能力没什么问题。

思考:通过测评报告,如果脱离开岗位直接谈能力,往往是不切实际的。比如针对客服的岗位需要乐观这项特质,但是在财务的岗位上,不一定需要乐观。不能脱离岗位去谈能力。

我们让人提升,做IDP,关注个性中有没有这个元素?(也就是这项特质的得分是怎样的)有没有短板?哪怕是短板,他有没有发展的意愿?

个性、特质和能力,三者这样一结合,感觉也挺能说的通。

人格测评工具只是了解自己的参考,而不能作为绝对标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