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八天,完成月初说好的小目标:临完《多宝塔碑》。终于!在没有行动之前,真不知自己真的能够完成。so , just do it.
下回不攒这么久的发,图太多。
末了想重温一下小时候的感觉,写了几个《颜勤礼碑》的大字。果然 比较适合大字么?
选择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因为,小时候练的就是其《颜勤礼碑》,从此觉得颜体实在好看。那时候并不懂什么“颜筋柳骨”,并不知“天下第二行书”之名。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的认知里,伟大的书法家,六个字诠释了所有。于是乎,后来在课本上见着“颜真卿”、“颜体”等词语,都觉得倍儿亲切。
后来知道了,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有人说:颜体大气豪迈、浑厚有序,适合男生;而女生更适合温文尔雅、端庄秀气的柳体。其实……女孩子练颜体也很适合的,真的,不管是字迹或者性格的塑造(强词夺理的我,恩因为颜体真的棒呀实在偏爱)。在我看来,颜体字的“构架”真的好看,一笔一划错落有致(不知道多少次的突然手抖的经验告诉我,笔画放错位置,字真的就没有那么好看了)。字的结构布局是基础,各种笔法则锦上添花。
每次写完字在边上晾着,妈妈见了会惊叹:哇真好看(每次受到称赞的我都会心虚虚,大概是觉得这只是临的)!然后她会问我:你写好看的字有啥用呢?我:……接着我就真的会很认真的思考,写字有啥用?修身养性?打发时间?这问题我实在答不上。做一件事,为什么非得带有目的才去做呢?仅仅因为纯粹的喜欢,纯粹的想要去做,那便够了罢?开心就好。
相较母上,爸爸总会给点小批评(为什么我反而会觉得比较心安?)但是现在,他都是看看不说话了!我……整一个又心虚起来(这是什么心态??)。
写字真的蛮开心的啦。没有各种消息的纷纷扰扰(写着字哪有空看手机),时间变的更长,专注笔下,耐心下笔,岁月静好。
用的四尺四开的生宣(不知道生宣真的假的),写上一张(百来个字)个把钟头,心情好的时候多写几个字;状态不太对的时候,半张也OK;周末的大把时间,能写上大半天。当然,写久了眼睛会累,精神也会累,曾经尝试连着写三张,写到后来…很扭曲,字很扭曲精神也扭曲,注意不再集中,手酸眼睛累。这大概就是,过犹不及罢。其实很真的只是每天一点点。那么,是什么促使我这样的坚持?也许是会开心,可能只是为了写下这篇文。
网上铺天盖地的有钢笔啊汉服呐等等等的各种攻略,然而我想弱弱问一句,毛笔有推荐的吗?除了草帽崔还有其他什么靠谱的店吗?
我是一个,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刨根问底查个遍的人。所以,碑文之后是一些关于《多宝塔碑》的评价之类的,根据书籍、网上等资料整理出来的。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很多东西冥冥之中确有缘分。在查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网上推荐的说是靠谱的字帖的一些出版社,其实之前选帖的时候并没有关注过这些,但是发现一不小心入手的大都是这些推荐里边的:比如,文物出版社,正正好手头上那本99年的83版的《颜勤礼碑》就是他家的(不过这本是当年老师统一的书法教材);又比如,西泠印社出版社,手里头有一本《历代行草精选王羲之》;再有,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多宝塔碑》。至于大名鼎鼎的二玄社,买不起买不起。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岐嶷绝于荤茹,龆龀不为童游。道树萌芽,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
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偘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徒度财,功百其倍矣。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使乎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倬彼宝塔,为章梵宫。
经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业,圣主斯崇。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碝磩承陛,琅玕綷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坤灵赑屃以负砌,天祗俨雅而翊户。或复肩挐(上为加)挚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
若乃开扃鐍,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炅晃,环佩葳蕤;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駈尘劳为法侣,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
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譬犹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群峰。嗟乎,三界之沉寐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服之心已过半矣。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传止观之精义,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
门人苾刍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举事徵理,含毫强名。偈曰:
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瑕。慧通法界,福利恒沙。直至宝所,俱乘大车。(其一)
於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圆阶已就,层覆初陈。乃昭帝梦,福应天人。(其二)
轮奂斯崇,为章净域。真僧草创,圣主增饰。中座耽耽,飞檐翼翼。荐臻灵感,归我帝力。(其三)
念彼后学,心滞迷封。昏衢未晓,中道难逢。常惊夜杌,还惧真龙。不有禅伯,谁明大宗。(其四)
大海吞流,崇山纳壤。教门称顿,慈力能广。功起聚沙,德成合掌。开佛知见,法为无上。(其五)
情尘虽杂,性海无漏。定养圣胎,染生迷鷇。断常起缚,空色同谬。薝葡现前,馀香何嗅?(其六)
彤彤法宇,繄我四依。事该理畅,玉粹金辉。慧镜无垢,慈灯照微。空王可托,本愿同归。(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偘、判官内府丞车冲、检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285cm×106cm,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44岁)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明孙鑛《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此碑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流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之一,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该碑用笔多用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多不似柳书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大气之韵,竖画粗壮,浑厚力强。横、竖笔画粗细对比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也把颜体的一个“筋”的意味完整的表达出来。颜体撇画较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力,有“蚕头燕尾”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另外,颜体捺画的捺脚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不似柳体的撇低捺高,而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
该碑转折变化较多,主要有提笔耸肩顿挫和按笔削肩暗转之法,有方有圆,方圆兼施。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结体宽博,布白较匀整,字型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已初显颜体成熟期的正面示人、雄浑豪迈的书风。
《多宝塔碑》书体不似柳书的中紧外放,主笔长枪、大戟般舒放。该碑字体笔画间的宽窄收放对比较欧、柳书体要小,主笔相对收敛,短笔相对放长,因此中宫显得较为疏朗,外部笔画也较规整,较欧、柳书体略显内松外紧、字势宽绰、雄浑平稳。
《多宝塔碑》中的点运用灵活,引带顾盼;各笔画间时有露锋映带,连贯照应,正斜相生;一些主竖故意偏离中线,而靠长横的斜势及长的“力臂”和重的“垂尾”来获取平衡,使稳活相生,奇趣顿增。书体虽笔力雄浑厚重,却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也成就了颜楷的“雄媚”书风。颜书结体的“中紧外松”、“饱满方正”只是相对于欧、柳书体来说的,具体到单字中,字的结构仍符合楷书结构一般规律,能松紧适宜,笔画、结构、单字同中求变,结体上下收放参差、左右高低错落。学习中要避免内部过于疏朗,流于松散;字形也不可过于方正,而显得呆板无神。
《多宝塔碑》也为颜真卿一生书学三大境界中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