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文章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如果你用显微镜看过人体的细胞,你会发现,这些组成你自身的最小单位竟然是如此神奇,他们没有一刻停止过奋斗,生长、壮大、分裂、消亡,有些细胞在人体内的寿命是短暂的,但顽强的承担着重任,从未休息,比如皮肤细胞、指甲细胞;

有些细胞像个斗士,不停的battle,很多时候要和外来入侵者同归于尽,比如说白细胞、免疫细胞;

有些只是人体复杂功能的一部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功能是什么,但无怨无悔地工作着,比如说脑细胞、肝细胞、肾脏细胞。很难想象,这些细胞如果躺平了,人体将会变成如何的不堪。

如果你观察过自然界的植物,你会发现,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生命,没有灵智、呆若顽石,但没有一刻停止过奋斗;

是树木,他的枝叶要长得更高,耸入云端,去争夺阳光,根要扎得更深,去吸收养料,固定己身;是小草,他的枝叶要长得宽大肥厚,根要密实盘结,她得能迅速的恢复,抵御随时到来的碾压和踩踏;

是花朵,他的颜色要鲜艳靓丽,他的气味要芬芳迷人,他必须抓住晴朗和煦的几日,才能结出硕大成熟的果实。

如果你观察过世间的动物,你会发现,这些挣扎在地表的生灵,没有语言、不会使用工具,但没有一刻停止过奋斗,是微小的蚊蝇,它要飞得更快,抓紧每一分钟生活、生长、成熟、求偶,等待下一次轮回;

是陆上猛虎大象,它要长满尖牙,存储好力气,在草原中争夺地盘和生存空间;

是海中游鱼,它要过滤海水吸收氧气,要游得更快、跳跃的更高、占领更多的水草。

我听说,世界上有种生物叫作“蜉蝣”,成虫寿命极短,“朝生暮死”,即便如此,他依然在一天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生的必需。

这个世界没有不奋斗就能得到的幸福生活。

与之相比,很多人,将躺平当作常态,认为人生就应该享受、体验生活,稍微遇到困难就埋怨环境、觉得内卷,确实值得深思。

一些人觉得外国人生活节奏慢,质量高,向往西方幸福的生活,觉得这些年人民过得太苦。他不知道的是,西方人生活的幸福是他们先辈用洋枪利炮打下来的,当今社会秩序为什么有利于西方、金融秩序为什么有利于西方、政治舆论为什么有利于西方,不正是百年前的一战、二战奠定的基础么。

他们可以享受福利,是因为他们曾经奋斗过。

而我们这些年,正逢国家高速发展,80后、90后一代在国家发展机遇中扬帆弄浪,才有了今天国家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这些奋斗,虽然辛苦,但从我们取得的成绩来看是值得的。

比如应试教育,有些人觉得很失败。但事实是,看看世界上顶尖科学团队,有多少是中国人;看看世界奥运会摘金夺银的冠军,有多少是中国人,看看欧美顶尖贵族学府有多少偷偷抄袭中国的应试教育,对奥数冠军的头衔跃跃欲试。

比如说内卷,有些人觉得没必要。但事实是,中国的工业链是世界最完备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工人种类丰富能力素质过硬;中国的创造能力是最强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岗位竞争的压力催生了无限可能;我们在吵着如何降低工作压力,减少工作时间,提升工作待遇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愁着工作没效率、工会闹革命、工业停摆的悲剧不知怎么收场。

今天,国家的日子其实刚刚才好起来,很多人可能刚刚才摆脱温饱,社会上一些已经吃饱了很久的人便开始探讨起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没必要有责任感,要纵情享受人生。

那事实上是没有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时代,是不知道积贫积弱是怎样被别人看不起,不知道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被夺走的时候,才知道生命究竟是多么的珍贵。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不配去定义人生;不能理解苦难的人,不配去解读人生。

太多的人是吃着饭,骂着娘,数典忘祖还理直气壮。传达那些““普世价值””和堕落的观念却包装成“思考人生”“为你好”的奶嘴,引导着年轻人放弃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堕落成国家社会的蠹虫。

真的好么,一个半大的小伙子,躺在家里,啃老等死,美其名曰不给父母增添负担?

真的好么,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环境都不适合、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真的好么,说走就走,抛弃一切,随性洒脱?

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的社会说到底和动物界的竞争没有什么不同:

不去猎食,老虎能在残酷的森林中称王么?不去筑巢,小鸟能熬过暴雪和寒冬么;不去奔跑,羚羊能在豺狼的口中生存么。

而人,又有什么不同?都不再奋斗了,一个国家就要遭受到侵略,这一点,我们应当深有体会的。

不奋斗,不可能有充足的财富、幸福的生活和自由的人生。即便这其中可能有不公、有压迫和困境,也同样可以依靠奋斗获得改变。

你永远挣不到自己认识以外的钱,当然不奋斗也守不住。

当你决定躺平的时候,是不是应当先思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和守住资本的能力呢?

否则,就应当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