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听上去索然无味的问题:你知道你的邻居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如果再进一步问楼上楼下又分别住了什么人呢?
我还真就不信你能全答出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竟成了禁锢人心的牢笼。
一栋破旧的老式公寓楼,住户们一个个都自带冷漠脸表情包,而这栋楼里的设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最让人糟心的是楼里这部状况百出的电梯,不是把人困在里面,就是按钮让人触电。然而,也正是这样一部问题电梯,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运动过度造成双腿残疾的轮椅大叔遇见了负责晚间看护的夜班护士;
看似无所事事的少年碰到了曾经红极一时却已风光不再的过气女星;
有个正在坐牢的儿子的阿拉伯大妈摊上了一个错误降落的倒霉宇航员。
六个主角,三段故事。除了同住一栋公寓楼之外,似乎没有其他联系。如果不是因为巧合,大概他们依旧是六个孤独的个体。
本来就与其他住户格格不入的轮椅大叔,由于拒缴电梯维修费,不得再使用电梯,于是将自己与他人彻底隔绝了。因为只敢夜里偷偷使用电梯外出,他遇见了夜班的护士。在护士看来,所谓的看护,也只是看着别人睡觉罢了,也许抽烟是她无聊工作中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
开着父母双亡的玩笑,整天无所事事的孤独少年,从门上的猫眼中窥探到了新搬来的邻居。发现她搞不定出状况的电梯门,发现她忘带钥匙进不了家门,这样的窥视折射出了少年内心的孤独(会用圆形镜头的可不是只有《潘金莲》)。而这位所谓的新邻居是个已经过气的女演员,人到中年,辉煌难在,即使她看上去已经接受了现实的落魄,但言语间还带着难以抛弃的高冷,在她的心里应该还坚信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独自居住的老妇人,有一个正在服刑的儿子。生活好像没有带给她什么美好,不过可以探监,可以看电视剧,也许生活也没有那么糟,更何况还可以亲眼见到传说中的美国宇航员。只是对于这个倒霉的宇航员来说,这样的错误降落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尽管在飞行器里他也是一个人孤独的健身,孤独的吃饭。
轮椅大叔决心为夜班护士拍一张照;少年指导女演员如何录制试镜用的视频;宇航员与老妇人虽然鸡同鸭讲却其乐融融。在他们两两之间,你很难说维系这样一种关系的感情是友情、亲情,抑或是爱情。也许只是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遇见了另一个同样寂寞孤独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互相成为了对方的心灵慰藉。
大叔终究没有为护士拍出一张照片;女演员的试镜不知道最终是否成功;宇航员注定要返回美国总部。不过,这都不重要,对他们来说,即使对方只是自己人生中的过客,那段在一起的时光,也会让他们感受到陪伴的温暖。
电影从一部很“作”的电梯开始,演到三分之一,终于能让人摸清三组人物的关系。虽然节奏缓慢,却不会觉得剧情拖沓。讲故事嘛,本来就应该娓娓道来,才能引人入胜,又恰好可以给听故事的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虽然被划分为喜剧片,但电影中的许多黑色幽默除了博人一笑,也透着几分生活的无奈。轮椅大叔为了聊天可以继续,对护士谎称自己是为《国家地理杂志》供稿的摄影师,尽管是谎言,却又改变着两个人的生活。宇航员碰到如此随意的降落,内心一定是崩溃的,更无语的是总部对此的处理方式。(导演,你这么黑NASA,真的不怕人家寄刀片吗?!)
比起剧情本身,电影中的隐藏元素倒是为它加分不少。比如少年从未出现过的母亲,女演员迟迟未整理的纸箱,老妇人家里永远修不好的水管。
影片中,反复出现老妇人家漏水的画面。宇航员自告奋勇替老妇人修水管,他以为他可以,但最终在他走的那天,发现依旧在漏水。裂缝的水管如同破洞的人心,想要修补并不容易。宇航员毕竟不是老妇人的儿子,他终究还是要离开的。
除了电梯,在三段故事中,还有一个共通的元素,即被大家认为是哭声的奇怪声音。护士说那是孩子的哭声,老妇人说大概是魔鬼的声音,少年说是马戏团逃出来的老虎的吼声。当电影终了,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一扇生锈的铁门在风中凌乱。这不是在炫耀“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却真切反映了孤独的人心中的不同欲求。
黑幕前的最后一帧画面,定格在终于合上的铁门。但对于六个主角来说,他们的心门却因为得到了温暖的治愈而被打开。
如果人生注定孤单,那么陪伴便是最好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