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App Store 规定了安装包大小超过150MB的 App 不能使用 OTA(over-the-air)环境下载,也就是只能在WiFi 环境下下载。所以,150MB就成了 App 的生死线,一旦超越了这条线就很有可能会失去大量用户。
官方 App Thinning
App Thinning 是由苹果公司推出的一项可以改善 App 下载进程的新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下载 App 耗费过高流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节省用户 iOS 设备的存储空间。
无用图片资源
图片资源的优化空间,主要体现在删除无用图片和图片资源压缩这两方面。
删除无用图片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下面这6大步。
1.通过 find 命令获取App安装包中的所有资源文件,比如 find /Users/daiming/Project/ -name。
2.设置用到的资源的类型,比如 jpg、gif、png、webp。
3.使用正则匹配在源码中找出使用到的资源名,比如 pattern = @"@"(.+?)""。
4.使用find 命令找到的所有资源文件,再去掉代码中使用到的资源文件,剩下的就是无用资源了。
5.对于按照规则设置的资源名,我们需要在匹配使用资源的正则表达式里添加相应的规则,比如 @“image_%d”。
6.确认无用资源后,就可以对这些无用资源执行删除操作了。这个删除操作,你可以使用 NSFileManger 系统类提供的功能来完成。
图5 删除无用图片资源的过程
如果你不想自己重新写一个工具的话,可以选择开源的工具直接使用。我觉得目前最好用的是 LSUnusedResources,特别是对于使用编号规则的图片来说,可以通过直接添加规则来处理。使用方式也很简单,你可以参看下面的动画演示:
图片资源压缩
目前比较好的压缩方案是,将图片转成 WebP。WebP 是 Google公司的一个开源项目。
Google公司在开源WebP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图片压缩工具 cwebp来将其他图片转成 WebP。cwebp 使用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根据图片情况设置好参数就行。
我的建议是,如果图片大小超过了100KB,你可以考虑使用 WebP;而小于100KB时,你可以使用网页工具 TinyPng或者GUI工具ImageOptim进行图片压缩。这两个工具的压缩率没有 WebP 那么高,不会改变图片压缩方式,所以解析时对性能损耗也不会增加。
代码瘦身
App的安装包主要是由资源和可执行文件组成的,所以我们在掌握了对图片资源的处理方式后,需要再一起来看看对可执行文件的瘦身方法。
可执行文件就是 Mach-O 文件,其大小是由代码量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对可执行文件进行瘦身,就是找到并删除无用代码的过程。而查找无用代码时,我们可以按照找无用图片的思路,即:
首先,找出方法和类的全集;
然后,找到使用过的方法和类;
接下来,取二者的差集得到无用代码;
最后,由人工确认无用代码可删除后,进行删除即可。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具体的代码瘦身方法吧。
LinkMap 结合 Mach-O 找无用代码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 LinkMap 来获得所有的代码类和方法的信息
LinkMap文件分为三部分:Object File、Section 和 Symbols。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使用 MachOView 这个软件来查看Mach-O 文件里的信息。MachOView 同时也是一款开源软件,如果你对源码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这个地址查看。
具体的查看方法,我将通过一个案例和你展开。
- 首先,我们需要编译一个 App。在这里,我clone了一个GitHub上的示例 下来编译。
- 然后,将生成的 GCDFetchFeed.app 包解开,取出 GCDFetchFeed。
-
最后,我们就可以使用 MachOView 来查看Mach-O 里的信息了。
image.png
通过 AppCode 找出无用代码
用 AppCode 做分析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在 AppCode 里选择 Code->Inspect Code 就可以进行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完以后,我们可以在 Unused code 里看到所有的无用代码,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和你说一下这些无用代码的主要类型。
1.无用类:Unused class 是无用类,Unused import statement 是无用类引入声明,Unused property 是无用的属性;
2.无用方法:Unused method 是无用的方法,Unused parameter 是无用参数,Unused instance variable 是无用的实例变量,Unused local variable 是无用的局部变量,Unused value 是无用的值;
3.无用宏:Unused macro 是无用的宏。
4.无用全局:Unused global declaration 是无用全局声明。
看似AppCode 已经把所有工作都完成了,其实不然。下面,我再和你列举下 AppCode 静态检查的问题:
1.JSONModel 里定义了未使用的协议会被判定为无用协议;
2.如果子类使用了父类的方法,父类的这个方法不会被认为使用了;
3.通过点的方式使用属性,该属性会被认为没有使用;
4.使用 performSelector 方式调用的方法也检查不出来,比如 self performSelector:@selector(arrivalRefreshTime);
5.运行时声明类的情况检查不出来。比如通过 NSClassFromString 方式调用的类会被查出为没有使用的类,比如 layerClass = NSClassFromString(@“SMFloatLayer”)。还有以[[self class] accessToken] 这样不指定类名的方式使用的类,会被认为该类没有被使用。像 UITableView 的自定义的 Cell 使用 registerClass,这样的情况也会认为这个 Cell 没有被使用。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用AppCode检查出来的无用代码,还需要人工二次确认才能够安全删除掉。
运行时检查类是否真正被使用过
define RW_INITIALIZED (1<<29)
bool isInitialized() {
return getMeta()->data()->flags & RW_INITIALIZED;
}
isInitialized 的结果会保存到元类的 class_rw_t 结构体的 flags 信息里,flags 的1<<29 位记录的就是这个类是否初始化了的信息。而flags的其他位记录的信息,你可以参看 objc runtime 的源码,如下:
// 类的方法列表已修复
#define RW_METHODIZED (1<<30)
// 类已经初始化了
#define RW_INITIALIZED (1<<29)
// 类在初始化过程中
#define RW_INITIALIZING (1<<28)
// class_rw_t->ro 是 class_ro_t 的堆副本
#define RW_COPIED_RO (1<<27)
// 类分配了内存,但没有注册
#define RW_CONSTRUCTING (1<<26)
// 类分配了内存也注册了
#define RW_CONSTRUCTED (1<<25)
// GC:class有不安全的finalize方法
#define RW_FINALIZE_ON_MAIN_THREAD (1<<24)
// 类的 +load 被调用了
#define RW_LOADED (1<<23)
flags 采用位方式记录布尔值的方式,易于扩展、所用存储空间小、检索性能也好。所以,经常阅读优秀代码,特别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的代码质量。
小结
今天这篇文章,我主要和你分享的是App安装包的一些瘦身方案。
在我看来,可以把包瘦身方案根据App的代码量等因素,划分为两种。
对于上线时间不长的新 App 和那些代码量不大的 App来说,做些资源上的优化,再结合使用AppCode 就能够有很好的收益。而且把这些流程加入工作流后,日常工作量也不会太大。
但是,对于代码量大,而且业务需求迭代时间很长的 App来说,包大小的瘦身之路依然任道重远,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完善。LinkMap 加 Mach-O 取差集的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每次人工确认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只适合突击和应急清理时使用。最后日常采用的方案,可能还是用运行时检查类的方式,这种大粒度检查的方式精度虽然不高,但是人工工作量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