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故乡,只因没有“说的上话”的人

“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和人类生态,因为神的无所不在而愉悦自在。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说的是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但我一开始看到并迷上这个故事,却是一部电视剧《为了一句话》。故事发生在河南,我看到的却是潮汕——都是中国人,同样的孤独。

为什么我会深有感触,正因为过去的一年我一直徘徊在外头的大都市和故乡的小村庄。和很多的大学生一样,在大城市读书,毕业,工作,谈恋爱。然后再像很多的游子一样因为父母的年迈衰老而回家照料。但不得不承认,这让我变得更沉默寡言了。

在故乡,你面对着的,都是从小看你长大的人,还有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伙伴,正因为此我与他们之间的来往交接被分以亲疏——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像一颗石子落入平静的池塘,波纹圈圈往外扩散。在这里,对待一个人的厚薄,是以其亲疏关系为标准的;相同评价一个人的是非,也是以其是否“在其位某其职”为标尺的。人有内外,情有贵贱。两档猪肉摊子,你得向更亲的一处购买,钱要给自己人赚。家中出事,弟弟要跟哥哥告知,不然哥哥就可以当作不知,即使弟弟就是隔壁领居。

但人总不是机器,有七情六欲,爱好各不相同,血缘亲近的不一定感情亲密。亲疏是生来注定,但人却是感情动物,非亲非故的朋友对你更好,亲身的哥哥却又嫌你。按照亲厚疏薄的道理,你得对哥哥更好,但事实往往相反,亲薄疏厚,就会导致亲近的人更嫌弃你。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为了不让亲近的觉得失脸面,你就得硬着头皮做出些看似“亲厚”的举动。所以有了真假,真假难辨,慢慢你不再说心里话,说不上话。

这是我最讨厌故乡的地方之一,我想大都市的差别,就是五湖四海的人多了,彼此都是“疏”的,自然没法以“亲厚疏薄”的原则来处理,只能根据心中喜好,喜欢就多亲厚,不欣赏就疏薄。是自在了不少。

如果真得离开故乡,大概这就是唯一原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x01 服务器环境 OS环境:Centos 6.4_x86_64WEB环境:nginx 、php、 mysql...
    聂扬帆博客阅读 4,451评论 0 1
  • 简介 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是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两年拍摄和制...
    时光的机器阅读 3,365评论 0 2
  • 古典之魅,在于其风尘载堪;经典之倩,在于其灵魂永续;东方之魅,在于其千年丰茂;西方之繁,在于其典雅滥觞;先贤大儒,...
    小轩风阅读 4,631评论 0 1
  • 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每年针对手续费的返还政策均有所不同,去年从年初的只针对资管、特法等三类客户返还上交...
    xin_fei_阅读 5,4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