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宰相,如管仲,李斯,萧何,诸葛亮,房玄龄,寇准,张居正,陈廷敬,曾国藩,李鸿章等等,但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宰相,并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一位和尚。
一位不安于吃斋念佛、讲经诵道的和尚,一位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改变了明朝二百年历史轨迹的和尚。他的法号叫道衍,他的真名叫姚广孝。
为什么要说他,因为他和刘伯温齐名,被传说得神乎其神。曾帮助朱棣夺得皇位,成为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又被后人称为黑衣宰相。黑衣指的是当时和尚穿的衣服,宰相是他的地位,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和尚成为了宰相。
你们不要觉得奇怪,和尚为什么可以成为宰相呢?如果大家知道朱元璋,这就不奇怪了,人家也是和尚,而且还是开国皇帝。所以说,明朝的事就是这么让人不可思议,明朝可以说是和尚创造出来的帝国。今天我们的主人公不是明朝,而是道衍这位和尚宰相。
道衍是明朝的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在《明史》里面这样记载他们的相遇。洪武15年,“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经人荐举,道衍进入候选僧人行列面见诸王。
一众僧人纷纷议论自己会被哪位王看上,唯有道衍气定神闲,不为所动。等到燕王朱棣经过身边时,道衍站起对燕王耳语:“贫僧愿为大王效力”。燕王看了看道衍:“为什么?”道衍接着说:“我送大王一件礼物。”朱棣很不屑,心想我堂堂燕王,什么东西没有,你一个和尚能送什么给我?道衍加重了语气说,我送大王一顶白帽子!朱棣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王字顶上一个白,分明就是“皇”啊!
朱棣闻之色变,和尚休得胡言!虽言如此,但朱棣还是忍不住内心皇位的诱惑,同意了道衍的想法,将他带回了北京。
就这样,凭借一段简单的对话,道衍确定了他的谋臣地位,也开始了他的征程。在靖难之役开始前,他用自己一次又一次谋反的决心和言论劝说朱棣谋反,朱棣犹豫不决,下不定决心。
真正促使朱棣谋反的因素是两个,内心自然是道衍天天的谋反言论,外因是惠帝继位后开始削藩,才真正触动朱棣的神经,于是一只猛虎开始下山,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冲击,而是由猛虎变龙的过程。
1399年,靖难之役开始,在这场战争中。燕王麾下,武将的任务是四处征伐,而道衍则是协助燕王制定决策。道衍从未亲临战场,但燕王朱棣在山东、河北转战时,大军的进退、军事部署等大事均由道衍决定和指挥。朱棣登基后,拜道衍为第一功臣,并赐名“姚广孝”,取“大道至衍,广被忠孝”之意。又让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在朱棣称帝之后,迁都北平。并且将他拜为宰相,每次和他交谈还称他为少师,从不直呼其名。之后朱棣还想着让姚广孝还俗,赐给他府邸、宫女。但是姚广孝一一回绝了,自己就住在寺庙里,上朝穿朝服,退朝穿僧衣。
不少人好奇,干谋反不就是为了钱、权吗?道衍为什么什么都不要,他谋反是为了什么?这看起来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其实这并不难解答,志向,就这两个字足矣。
道衍十四岁出家,后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在当时阴阳之数是上不了台面的,只能在底层流传),就是这样一位不学儒术,只学杂学的人,内心并不是平平静静,庸庸碌碌的想走过一生,而是有一种气吞天下的志向。
他不是一位治世之才,也不是一位救世之才,而是一位乱世之才。只有动乱的时代才能展现出他的智慧,而靖难之役给了他机会。他一生的志向都将在这一场战争中实现,他唯一一次赌博也在这里进行,一场生气未卜的征程开始了,也许是因为他学了阴阳算数学的原因吧,才敢进行这场没有底气的赌博,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他是一位聪明人,他明白自己的能力是什么,只是一位乱世之才,世间让他留恋的事不多了,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道衍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成为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道衍去世后,朱棣特意以两天不上朝来纪念道衍。在明朝享受这样荣誉的,寥寥无几。
道衍的一生是传奇的,他能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志向,抓住人生中的唯一一次机遇(进入燕王府),并用自己的才智辅助朱棣荣登皇位。成功后知道归隐寺庙,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一位人,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