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的一天,“黄袍加身”已经一年半的宋太祖赵匡胤决定请客吃饭,客人是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高怀德等几位禁军领导人,这几位既是宋太祖老赵现在的下属,又是昔日的兄弟,这样饭局总是让人高兴。
席间,宋太祖大发牢骚,说:我这个皇帝的位子不好坐啊,还不如让我去做个节度使。
石守信等人一脸懵圈,赶忙问赵匡胤:陛下,您这是几个意思啊?
赵匡胤满肚子委屈地说:是因为想当皇帝的人太多了,我每天寝食难安啊!
老赵这个回答,吓得众人立刻匍匐在地、叩头请罪,以为是他老赵怀疑咱们哥几个图谋不轨:陛下,您为啥说这话啊,您当皇帝这事是天命所归,这就是上天的意思,谁还敢说个不字。
老赵说:你们是不想做皇帝,可你们的手下就不好说了,他们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搞不好哪天也把件黄袍穿在你们身上,到时候你们不想做这个皇帝也得做了!
众将此时如梦方醒,领导果然不一样,泪流满面找领导指条明路: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被逼着坐上您这个位子呢?
老赵一看,这剧情完全就是按照自己早就设计好的剧本进行着嘛,把事先准备好的心灵鸡汤抖出来:
人生啊,如白驹过隙,眼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该追求物质享受就大胆去追求,这才是人活在世上的意义,你们也别带兵了,赶紧享受美好生活去,这样的话咱们上下级之间还能友好相处,这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石守信等人茅塞顿开,感谢领导在人生道路上提了这么好的建议,第二天大家都主动提出了辞职。(以上情节来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大概情节,宋太祖赵匡胤推杯换盏之间,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开国功勋拥兵自重的问题,这一招确实比汉高祖除韩信彭越、明太祖除胡惟庸蓝玉高明了许多。
那么问题来了,石守信他们被宋太祖老赵解除的兵权到底是什么兵权?为什么能看似这么容易就解除了?
1、“释”的什么兵权
关于“杯酒释兵权”,有不少人认为,宋太祖老赵通过此举,一下就解决了唐末以来一直困扰中央政府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换言之,石守信等人所拥有的是藩镇之权,是与中央集权相对应的。
可事实上,石守信等人所拥有的权力恰恰是“中央之权”,也就是中央禁军的领导指挥权。
的确,引发唐末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藩镇势力过重、中央权威下降,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而中央政府又实力不济,五代时期的许多开国君主都曾担任过地方节度使一职,无论其是实职还是虚衔。
但是,经过五代时期几代帝王的治理,地方节度使,或者说藩镇的势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抑制,恰恰是掌握中央禁军,也就是中央军的高级将领们逐渐成为了不稳定因素。
尤其是在后周世宗柴荣时期,经过一系列军事改革手段,中央禁军的实力已远远超过地方军,宋太祖老赵此时正在柴荣的领导下开展军改工作,他本人最后也顺利做到了禁军的最高领导“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才有了后面的“黄袍加身”这出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大剧。
因此,在宋太祖老赵当了皇帝之后,能够对他形成威胁的其实已经不地方藩镇势力,而是中央禁军这些高级将领们,他对石守信等人所说的话何尝不是一种掏心窝子的话,我凭借禁军最高领导的身份可以发动政变,你们现在处在我当时的位子上,当然也有发动政变的可能。
而且,石守信等人的职务也印证了这个事实。
石守信当时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当时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高怀德当时任“殿前副都点检”,王审琦当时任“殿前都指挥使”,这四个职位是当时禁军的最高职位了。
所以,宋太祖老赵“杯酒释兵权”所要“释”的是中央禁军高级将领的军权,而非藩镇之权。
2、“释兵权”为何看似这么容易
乍一看,宋太祖老赵酒桌上谈事的功夫的确了得,几杯酒、几口菜就解决了开国功勋拥兵自重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要是看了老赵这个表演,怕会嫉妒加羡慕,嫉妒老赵怎么会有这么高超的政治智慧,当然也羡慕老赵怎么会有这么听话的手下。
可问题真的就能这么容易解决吗?咱么先来看看老赵跟这几位的关系。
石守信和王审琦是宋太祖老赵“义社十兄弟”这个小圈子中最核心的两个人,高怀德在“陈桥兵变”后不久,就娶了宋太祖的妹妹燕国长公主为妻,也就是老赵的妹夫,而张令铎一贯老实听话。
这四个人实际上都算是宋太祖的心腹,对老赵的实际威胁也比较小,通过这种酒桌上温和的方式解除他们的禁军领导权,或许是最合适的方式。
其次,在“杯酒释兵权”之前,宋太祖其实已经在逐步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实权,到石守信他们这里只不过是顺理成章之事,大家心知肚明。
大家都知道,老赵是在“殿前都点检”的职位上“被登基”的,他上台后必然要有另一个将领来接替他的位置,于是,大宋开国后禁军两大分支(殿前司和侍卫司)的第一任领导班子成立了,一共有九位高级将领,他们分别是:
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
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
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
殿前都虞候赵光义,
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
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
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张令铎,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张光翰,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
这九个人掌握着禁军的实权。早就建隆元年八月,也就是宋太祖登基后几个月,在平定了李筠的反抗后,宋太祖论功行赏,将张光翰、赵彦徽分别派到地方做了节度使,这两人的地位虽然提高了,但对老赵的威胁却小了。
同时,他将两个战功、威望均不够火候的中级将领提拔到了张光翰、赵彦徽原来的位置,显然,这样的人物远远不能对老赵的地位构成任何威胁。
这是老赵针对禁军高级将领的第一次调整。
又过了几个月,建隆二年闰三月,老赵如法炮制,将在平定李重进的反抗中有功的慕容延钊和韩令坤两人分别外放做了节度使。
并且,慕容延钊所担任的殿前都点检这一禁军最高职位也不再设置,原先担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的石守信接替了韩令坤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
至此,老赵顺利完成了第二次调整,原先的九大军头现在就剩五个了,而其中一个还是老赵的弟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其他四个人便是后来“杯酒释兵权”的主角。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所谓“杯酒释兵权”其实只是老赵逐步解除原来禁军九大军头的最后一步而已,而这一步经过了前面的铺垫,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当然没有激起多大争议。
再从宋太祖老赵自身的实力来看,这也是能够顺利实施包括“杯酒释兵权”在内的解除禁军高级将领职务等一系列行为的重要保证。
宋太祖本人就是从禁军士兵一步步起家的,禁军就是他的职场起点,他在这个单位一工作就是几十年,加上后周世宗柴荣进行军改时,他就是主要的操盘手,因此,老赵在禁军中的关系之复杂、根基之深、影响之大,不是一般高级将领可以相比的。
也正因为此,老赵与前面说的慕容延钊、韩令坤、赵彦徽等人都是以兄弟相称,高怀德在大宋成立后还成了老赵的妹夫,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更是他那个小圈子里的核心人物,这些人与老赵的关系都比较近,都是他得以黄袍加身的重要依靠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老赵在禁军中尤其是中下级军官中有相当雄厚的群众基础,这就决定了老赵有能力也有信心进一步加强对禁军的控制,那么几大军头在拱手让出军权的时候自然不必作过多无谓的抵抗。
所以,“杯酒释兵权”看起来很简单吗?其实一点都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