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得知老家肖吉玉老师患肺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的噩耗而辗转难眠,肖老师享年七十三岁,先生的故去,是家乡教育系统的一大损失,更是我心里永远的痛,为弥补这一天大的遗憾,我要为肖老师写点文字,用以不可忘却的纪念。
从大嫂电话中得知尊敬的肖老先生不幸患上不治之症的消息也就是近两个月的事情,他是嫂子的亲叔叔,跟我是一个村子的。可以说,最近,熟悉的有声望的几位老人的相继离去,让身处异乡忙于生计的自己不免长吁短叹一番,内心常为不及探望而常存丝丝愧疚。可敬的肖老师的履历上没有一般退休教师离职之后留下的空白,他前两年才从其返聘的民办振华中学一线教学岗位退下来,他没有安享晚年,春蚕老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闲下来的这两年,他热心帮村子里的乡里乡亲处理红白喜事婚嫁迎娶等琐事,做到了农村一位可敬长者力所能及的一切。尽管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宝贵生命,但他的可贵精神永存 。
怀念一个心中不愿离去的人,总有一种万种不舍,千般离愁。记忆中,我知道的肖老师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教书匠之一,斯斯文文的,不戴近视镜也有儒雅之气。他很有口才,育有二女一子,据说后来女承父业,也成了教书育人光荣的人民教师。肖老先生是我们村子里的名人,可是穿着很朴实,离开学校帮家里干农活时卷着裤腿,打着赤脚,腿上沾满了泥也毫不在乎,让人远看近看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别小看,他真的是公认的责任地里的行家里手,农忙时节都可以看到他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肖老师以节俭著称,他文弱书生的模样,单单瘦瘦的体型一直保持到去世,让不熟知的人误以为他是否营养不良。
我少不更事,生性木讷寡言,内心却萦绕着不安分的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且敢做敢当。叛逆的年纪正赶上电视正热播《乌龙山剿匪记》,申军谊主演钻山豹的土匪义气兄弟豪情的光头形象让我与其他两个生死之交争相模仿,不但第一时间剃了光头,并且相约到八十年代为数不多的位于县衡宝路的国营照相馆合影留念。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我有些迷茫的时候,我那看问题入木三分、凡事讲原则的老父亲放下村支书的架子,瞒着我去找肖老师帮忙联系教学秩序更为正规的高田初级中学,当时肖吉玉老师早已荣升乡联校校长,只位居一位宁姓的联校书记之下。凑巧的是我这样一个乡下孩子竟然与乡联校的几位领导的孩子同在一个教室听课,并和联校会计的儿子成了莫逆之交,这是后话。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此事很快办妥,我大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架势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并顺利考入了一所注重文科的县城高级中学。在这里,我由衷感谢肖老师关键时刻的无私帮助,可以说,入住高田中学是我学生阶段的黄金期、转折点,要知道,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家子弟来说,唯一的出路是勤学苦练,毫无捷径可言。 其实在来高田中学就读之前,我在另一所学校倾听过肖吉玉老师的精彩演讲,那是他站在一个背向学校二层楼梯口的位置居高临下向全校师生作铿锵有力的总结发言,惯用的手势像极了某位领袖,所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演讲是开明的赵校长一手促成的。 因本校高材生李翊君取得统考佳绩后,惜才如命的赵校长请来了同是枟山小学校长的李翊君的父亲李惠民老师来作一场教育报告,用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并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李翊君是我发小,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无话不说的小伙伴,李老师教儿子,一直到其小学毕业,后来儿子果然不负众望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博士。当时,肖吉玉老师作为联校校长慷慨激昂的发言很振奋人心,富有感人的号召力,近三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忆犹新。他一身深蓝色的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严严的,说起话来,简短有力,掷地有声。我们在一楼操场仰望肖老师演讲感觉如沐春风,没有人见人烦的官腔套话,也无人云亦云的简单说教,有的尽是语重心长的鞭策和榜样的力量!
进入高田中学校门的东侧,有一排红砖二层小楼,二楼拐角第一个房间便是肖老师的办公室。可能乡联校校长是乡一级教育系统领导的大忙人之故,或许也是当年领导更务实擅长跑所属中小学具体指导工作的原因,我们虽身处同一校园,却很少能见到肖老师的身影。于是,他的办公室成了其儿女们课余学习的好场所,也是我们同村学子聚会的首选之地。办公室闹中取静,东侧为学校食堂,北面是农机站,面对的是竖着篮球架的土质操场。我同样尊敬的肖师母就在学校食堂里辛勤劳作,为我们几百号的师生蒸饭,当然也为了她自己一份可怜的收入。我至今记得我那个铝制的方盒饭碗的编号为“162”, 大米是自己从家里捎带,每个星期捎一小袋 。自己洗碗,淘米,放了相宜的水的饭盒按班级摆在木制的有些夸张的大蒸笼里。长身体阶段的我们总感觉那三、四两米的盒饭不够吃,填不饱肚子,有时自己多加点米吧,又蒸不熟,吃夹生饭更得饿肚子。本来肖老师诚心实意想在困难时期帮帮我,虽然他自己家没开伙,但总是想让我和一位蒋姓同校不同班的兄弟得到特殊照顾,生活上真是关心倍至,可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我们知道,走出校门五百米左右,便有九江煤矿的食堂,他们施舍给我们的一张张印着两毛五毛的红蓝各色的塑料饭票能换来诱人的辣椒炒肉和东瓜排骨,但自己穷要穷得有骨气,我不能让肚子里的馋虫钻出来,我得用学习上力争上流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肖老师的厚爱和诚心实意的帮助。记得我曾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一行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肖吉玉老师生前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春节为乡亲们写对联,有求必应,逢红白喜事也大有用武之地。我父亲母亲去世时,他神情凝重凄然地来了,慰问着我们,力求抚平我们兄弟姐妹心底痛失亲人的创伤。特别是2012年清明,我们为离世三年的母亲举行祭祀活动,年逾古稀的肖老师从城里赶来,穿着一件旧了的黑呢子外套,坐在方桌前一刻不闲地给包好的冥钱写他那手漂亮的毛笔字,其专注的神情让人动容,仿佛是在与一位故交做心与心的交流。
肖吉玉老师为人师表一辈子,乐善好施一辈子,三尺讲台一辈子,精心育人一辈子,退休之后不赋闲,返聘振华留佳话。肖老师一生为师,低调为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有目共睹,很遗憾我并不是他的学生,但我从他的谦恭敬业与丰厚学识中感悟到了为人处世的真谛,从他的热心相助远亲近邻与老当益壮退而不休的生活态度上学到了人生在世的真正意义。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俱已矣!听大嫂说肖老师前几日已入土为安。我相信他未竟的遗愿有其子女及孙辈去完成。在此,我们熟知肖老先生的亲朋好友及承蒙恩惠的学生们希望他一路走好,在天国安好……
2015-2-8 于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