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实人越来越等同于「没出息」,说一个人是老实人,不如直接给他发张「好人卡」,甚至还不如直接骂他是「穷鬼」。
这不能不说挺可悲的。
而放眼整个社会,也似乎确实是那些老实人混得最不如意,苦苦吃了,钱钱没挣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是老实人自己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或者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说实话,都不是。
01
老实人身上确实有一种穷,但这种穷的根源,并不是「外在的物质的穷」,而是「内在的精神的穷」。这种内在的精神的穷,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内在资源」的穷。
内在资源,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词,亦有文献称为本我力量/资源(ego strengths),本质上是一个人在面对痛苦、压力和冲突时保持自我意识(sense of self)、整合自我的能力(Cherry, 2018)。
我们人内在其实有很多力量,这些「内在力量」构成了我们的「内在资源」,比如父母「无条件的爱」,朋友的「两肋插刀」,伴侣的「加油鼓劲」,孩子的「温柔可爱」,再比如那些「美好的回忆,无言的感动,赏心的乐事」,都可以在我们困难时,更好地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

而「内在资源贫穷」的人,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没有什么知心的朋友,更别提什么两肋插刀,伴侣更多的是指责、攻击和辱骂,孩子也是各种叛逆、不听话。回忆都是糟糕的,周遭的人事物都是冷漠的,开心的事也几乎没有。
这种内在资源贫穷的人,在面对痛苦、压力和冲突时,是没办法保持自我意识,整合自我的。他只会被痛苦摁在地上,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极度害怕冲突,最后自我被撕得粉碎,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毁灭的泥潭之中,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这一过程,就是「抑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老实人」的形成过程。
可以说,绝大部分老实人都有某种程度的或轻或重的抑郁。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其中有两大群体是「抑郁症」的「高发区和重灾区」:一类是人格尚未成熟,还处在敏感期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特别听话和懂事的「乖孩子」;还有一类是无力改变生活现状的「成年老实人」群体。
但实际上,这两人类,本质上是一类人。因为成年的「老实人」基本上都是这些小时候特别听话和懂事的「乖孩子」变成的。

细看之下,我们会发现,抑郁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实人、善良人和高素质的人。
他们是一群宁可伤害自己,也不愿伤害别人的人。
02
那老实人怎么才能摆脱这种「内在资源的穷」呢?
这里给大家分享3条认知心法:借势、取暖和逆转。
1、所谓「借势」就是内在资源匮乏的人,可以向内在资源丰盈的人,吸纳「积极能量」和「乐观心态」。具体来讲就是与牛人交朋友,向强者取经,跟高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