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 r服务器端运行有两种模式:单机模式(standalone)、仲裁模式(quorum),单机模式就是字面意思:由一个单独的服务器提供服务。仲裁模式则有一组 zookeeper 服务器,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复制,并同时服务于客户端。标题所说的 zookeeper 集群就是运行仲裁模式,这也是生产中实际会使用的方式。
在集群中,为了使任何一个节点挂掉都不会影响整个集群的数据一致性,集群中节点的数量公式为 2n+1 台,除非挂掉大于 n 台(这里的节点就是一个 zookeeper 服务器的意思,也就是运行一个 zookeeper 的服务端进程)。为了演示这个例子,将跑3个 zookeeper 服务端进程。
安装
在官网下载zookeeper的压缩包,一般是 tar 的压缩包,下载完之后用 tar -xvf 解压缩,解压之后的 bin 目录下即运行 zookeeper 命令的 shell 脚本:
配置
为了运行3个 zookeeper 服务端进程,新建存放这3个进程运行和配置数据的目录,比如叫 z1、z2、z3 。在这3个目录下都建一个 data 目录用于存放进程运行时的数据,接着在这3个目录都新建一个叫 myid 的文件,内容分别为1、2、3(即 z1 下 myid 的内容是1、z2 下 myid 的内容是2、z3 下 myid 的内容是3),最后在这3个目录下都建一个 .cfg 结尾的配置文件。
z1 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叫 z1.cfg,内容如下:
tickTime=2000
initLimit=10
syncLimit=5
dataDir=$(z1所在目录的全路径)/data
clientPort=2981
server.1=127.0.0.1:2222:2223
server.2=127.0.0.1:3333:3334
server.3=127.0.0.1:4444:4445
z2 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叫 z2.cfg,内容如下:
tickTime=2000
initLimit=10
syncLimit=5
dataDir=$(z2所在目录的全路径)/data
clientPort=2982
server.1=127.0.0.1:2222:2223
server.2=127.0.0.1:3333:3334
server.3=127.0.0.1:4444:4445
z3 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叫 z3.cfg,内容如下:
tickTime=2000
initLimit=10
syncLimit=5
dataDir=$(z3所在目录的全路径)/data
clientPort=2983
server.1=127.0.0.1:2222:2223
server.2=127.0.0.1:3333:3334
server.3=127.0.0.1:4444:4445
tickTime: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隔 tickTime 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以毫秒为单位。也是 zookeeper 中的时间单元,zookeeper 中所有时间都是以这个时间单元为基础,进行整数倍配置的。例如,session 的最小超时时间是 2*tickTime 。
initLimit 和 syncLimit:都是表示连接的心跳数,具体含义暂时可以不用管。
dataDir:zookeeper 保存数据的目录,默认情况下 zookeeper 写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
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的端口,zookeeper 会监听这个端口,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
server.N:XXXX:P1:P2 。其中 N 表示服务器编号,XXXX 表示该服务器的 IP 地址,P1 和 P2 是两个 TCP 端口号,分别用于仲裁和 Learder 选举。服务器编号也对应着上面配置的 myid 文件的内容,比如上面 z1 目录下的 myid 内容是 1 ,也就是这里的 server.1 。
启动
分别启动3个 zookeeper 进程,启动时使用上面新建的配置文件
启动 z1 :
sh $(zookeeper压缩包解压后的全路径)/bin/zkServer.sh start $(z1所在目录的全路径)/z1.cfg
启动 z2 :
sh $(zookeeper压缩包解压后的全路径)/bin/zkServer.sh start $(z2所在目录的全路径)/z2.cfg
启动 z3 :
sh $(zookeeper压缩包解压后的全路径)/bin/zkServer.sh start $(z3所在目录的全路径)/z3.cfg
当看到如下信息表示 zookeeper 的进程启动好了
上面是用 zkServer.sh start 命令启动服务器,可以用 zkServer.sh status 命令查看服务器的状态,比如
sh $(zookeeper压缩包解压后的全路径)/bin/zkServer.sh status $(z2所在目录的全路径)/z2.cfg
会看到结果:
或者
以我本机为例可以看到这三个进程实际是一个 leader 两个 follower
客户端连接
用 zkCli.sh 连接 zookeeper ,
sh $(zookeeper压缩包解压后的全路径)/bin/zkCli.sh -server 127.0.0.1:2981,127.0.0.1:2982,127.0.0.1:2983
2981等端口号就是上面所说的 .cfg 配置文件中的 clientPort 的值
看到控制台输出 CONNECTED 表示连接成功:
之后可以在控制台中用 ls create delete 等命令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