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就昨天说的纪录片《出·路》,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对于甘肃大山深处的女孩马百娟、湖北小镇的高三复读生徐佳和家境优渥的北京女孩袁晗寒,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马百娟。
三个不同的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原生家庭的不同。
而原生家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物质生活的巨大差异。
袁晗寒的物质生活是丰富的,无忧无虑的。
徐佳的物质生活基本能够满足,但还是要为了房子车子而奋斗。
马百娟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只能满足于温饱。
对于物质生活丰富的袁晗寒,我基本是无感的,她过的生活,我没有经历过。
物质生活一般的徐佳,我能同理到他的酸甜苦辣,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与他一样,从小镇走出来的年轻人。
而对于物质匮乏的马百娟,在看介绍她文字的过程中, 一开始我内心充满了一种热切的希望。
希望看到她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能够改变她的命运。
只是,当我看到她与同年龄的孕妇一起说笑的时候,也就知道了她的未来。
虽然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我还是有深深的失望,期待的奇迹没有出现。
三个人生起点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本来在人生中很难有什么交集的,却共同出现在了同一部纪录片里。
残忍的导演给徐佳和马百娟看了袁晗寒的生活片段。
看完后,徐佳只说了一句,我知道生活是不公平的,我接受这个不公平,可我会努力让我的下一代过上袁晗寒的生活。
马百娟看完后,不说话,只是笑。
她笑的背后具体感受是什么呢?
也许是委屈,是愤怒,是无奈,是难过,是羡慕,是惭愧……
具体是什么,我无法确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笑是一种防御。
如果这位导演给袁晗寒看马百娟的视频,袁晗寒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反应呢?
本来,我看了马百娟和徐佳的情况,心里是有一丝丝的难过的。
可是,当我看到他们的生活已经比他们的父母辈更好的时候;当徐佳说,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下一代过上袁晗寒一样的生活的时候,我心里就感到好受多了,也许是因为我看到了希望。
最终能不能过上与袁晗寒一样的物质生活,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也许,这正是袁晗寒缺少的。
其实,如果用上帝视角来看我们每一每一个个体,本质上与每天忙忙碌碌的一只蚂蚁,是没有什么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