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读书札记源自《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之《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给柳宗元写的墓志铭,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
柳宗元也并不陌生,中学课本上学过《捕蛇者说》、《黔之驴》等。其中“黔驴技穷”,已为成语,尽人皆知。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
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
在韩愈的立场上,柳宗元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这篇墓志铭解读如下几点:
1.自强:虽出生官宦世家,但靠自己考取进士入仕。自立自强,不靠家庭荫封,在年轻时就可以完成自己。
2.博学、聪慧:“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3.交友慎重:清者清流,浊者浊流。交往的人都是“刚直”的知识分子。
4.不媚权贵:有自己的信念和道德,才被去职。
5.有节气:被贬到小地方当小官司,仍“居闲,益自刻苦。”落难中未改变志节,将个人的悲愤化在了山水之间,写出了反映当地民生的作品,如《捕蛇者说》。
6.务实:下放偏远地方,关心民生疾,,发挥出自己的能量,例如帮欠债者为子女赎身。
7.有情义敢担当:关键时刻,急朋友之难,主动请求帮助高堂尚在的刘禹锡调换岗位,因此获罪而死而无憾。
韩愈感慨道:“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要在这种最艰苦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的节操和道义。
平常只拿来写文章是没有用的,真正有事件发生时,才能知道一个人的人性、品德。
如果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容易妥协、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没有主张,那大概是整个文化的巨大悲剧。
蒋勋认为:
韩愈与鲁迅类似,强调“文以载道”,给人很强的社会使命感的压力。
而沈从文与柳宗元类似,作品非常空灵,把个人的悲愤化在了山水之中,不易察觉。但却用最清淡的笔法,写出了一个时代最荒谬、最痛苦的东西。
文如其人,柳宗元的节气与笔法都是我所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