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26:受害者多哀怨,掌控者重主动选择,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处事态度。受害者的哀怨如同舔伤口,博同情,却停留在原地,掌控者更愿意忍痛站起来看长远,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过受害者和掌控者的时候吗?请举例说明。
受害者与掌控者,面对同样的人生际遇,不同的处事态度总是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想到好多年前,在我刚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遭遇到了非常不公平的情况。潜规则作祟,学校在师资配备上几乎将年级中最差的资源给了我,几位主课老师都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这意味着我的学生不管入学时是什么水平,都将得不到哪怕是平均水准的教育师资。几次考试下来,我们的成绩也确实在年级中处于落后的位置。孩子们的士气低落,我更是要面对家长的焦虑和质疑。
在高一这一年我都没法摆脱受害者心态,抱怨同事动用私人关系拉资源,抱怨学校枉顾与牺牲孩子们的前途命运,抱怨那几位不负责任的任课老师。我把自己定义为了一名受害者,那时候的我被这些情绪吞没了,不知道自己除了抱怨还能做什么。
进入高二以后,我才突然醒悟过来:在任何境遇中,我都不是无可作为的。哪怕是为了一点点改变,也值得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争取。这就是我从受害者向掌控者转变的时刻,我不断和学校领导沟通说服对方调整了一部分师资力量;我和家长沟通,坦白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我的应对策略,取得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对孩子的监督鼓励;我花更多时间陪伴我的学生,从行为规范到学习习惯严格把控,鼓舞他们的士气,发掘他们的潜能。渐渐地我们这个集体出现了很大转变,或许是憋着一股子气,我们都渴望突破界限证明自己。后来我们做到了,孩子们在高考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向自己传递了一种能量,在不利于自己的境遇中,依然可以做一个掌控者,把握自己的人生。
在我做教师的这些年里,得过很多奖,开过很多公开课,业界小有名气,很多人觉得我一帆风顺,成长迅速。但人在顺风情况下的成长除了努力总还有运气的成分,而助推我成熟起来的真正力量却是挫折和失败。那些记忆刻骨铭心,让我看到自己的各种可能,让我知道自己总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