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写幸福这个话题,把之前读到的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想法串起来。
我对于幸福的主要的认知来源于《Happier》这本书。这是鼎鼎大名的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讲师——沙哈尔教授,把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书中对幸福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述。上图即是这本书的章节思维导图。
但大而全的讲述不是我的风格,按照拆书的原则,本文只针对我印象最深的几点进行探讨,并和其他书籍/文章相关的观点进行串烧。毕竟书是人家写的,写的再多再全都是人家的,理解了践行了的部分才是自己的。
1. 幸福的四个象限
四象限法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数不清的地方,数不清的作者用这个方法把不同领域的问题讲明白。幸福这个话题也是如此。
用老罗的话说「少啰嗦,先看东西」——哦不,是先看图:
按照时间维度,分为当下和未来。把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的权衡取舍做四个象限的区分,全面的看待这个世界上的四种人对幸福的看法。
忙碌奔波型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个事件之后。
我们父母一辈很多都是忙碌奔波型。小时候他们说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考上大学了他们说等你参加工作就好了;工作了他们说等你结婚就好了;结婚了他们说等你有孩子就好了;然后就该是等你的孩子考上大学就好了……
他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他们从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他们认为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声望和金钱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有趣的是,他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而往往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
著名的「棉花糖」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能够推迟满足的人一般会比较容易获得较大的成就。这方面,大部分中国老一辈人简直是推迟满足的典范。而一味盲目的推迟满足,就是牺牲现在去换取未来。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未来一直不会到来。
虚无主义型的人,所占人群的比例可能比较少,那些抑郁症患者属于典型人群。即使普通人,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时刻:「觉得做什么都没劲,干啥都没意思,好无聊……」
一定要远离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可能离自杀不远了。
享乐主义型在年轻人中出现的概率较高,这是忙碌奔波型的反面,只顾当前享受完全不考虑未来。
我有一个远方亲戚,20多岁的大小伙子,学校毕业后连换了几个工作都是干几天就说辛苦而辞职了,后来索性赖在家里啃老,天天打游戏。对外宣称,要等到30岁再出去工作。每每我在家享受方便快捷的外卖服务时,都会和我老婆互相感慨:当今国内社会,一个年轻人,哪怕没有读过书,在大城市里送外卖都可以养活自己,谋划未来了……可是那某某某……
感悟幸福型的人,同时关注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意义。他们不像忙碌奔波型的人,只在乎未来而忽视当下;也不像享乐主义型的人,只关心当下而选择忽视未来。他们知道:幸福就是快乐并且有意义!
2. 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
活在当下,本身是个很高级的概念。我们需要的是正确的理解它,而不是把他当作享乐主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台当众演讲之前,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紧张甚至恐惧。一个层面上讲,可以说这是因为,我们更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胜过我们想给听众展示和传授的信息。从时间尺度上讲,我们恐惧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自己讲砸了),而不是当下发生的事情(还没上台呢,恐惧个啥)。
如果我们活在当下,关注每时每刻正在进行的事情。那么演讲的时候,自己就融入进演讲的主题,自然而然的进入了那传说中的「flow状态」。想必,大家都曾听过,也都曾体验过。
我们说,兴趣可能是进入flow状态的比较好的途径,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演奏家在演奏乐器的时候,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如入无人之境的时候等等,都是进入了flow状态,都是活在当下的典范。
进入flow状态的人,是幸福的!
冥想是另一个修习「活在当下」的行为,同时也是被众多科学验证过的,有益于身心的行为。
冥想的时候,一般都要求关注自己的呼吸,排除自己内心的杂念。是啊,冥想的时候,你坐在那里,除了呼吸,确实啥都没干,不关注呼吸还能关注什么呢?
但是,我们的大脑不这么想。他们好灵活的,灵活到有点不受控制,他们想想过去,想想未来,想想这个,想想那个。他们就像是一头有个性的大象一样随意漫步,而我们自己只是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
控制住大象的骑象人是值得尊敬的,控制住大象的骑象人估计也是幸福的!
「活在未来」是李笑来老师提出的概念。简单的讲是:
- 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 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最好是特立独行且正确。
- 你按照你的预测结果去行动,去选择。
- 最后,如果你真的预测正确的话,你将在未来赢得你的收益(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其他)。
这个活在未来的概念,结合在幸福上,其实就是制定目标。之前我写过文章解析《Succeed》这本书,这本书里面专门有一章的标题就是:
Goals can make you happy.
人类有三种需求:
- 与外界联系的需求:relatedness
- 自我成就感的需求:competence
- 自主的需求:autonomy
满足这三个需求的目标就是非常好的目标,就是可以让人幸福的目标。
举个例子,老板给你提出了超高的工作要求。你利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把它转化成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autonomy),然后通过艰苦努力,达成它(competence)。这无论在过程中还是结果上都是很幸福的。
再举个例子,我之前写育儿方面文章,讲到情感引导的方法。核心本质是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外界强制的目标不能很好的达到各方满意,而如果实现目标变成孩子自身的欲望,autonomy达成,你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马上开始春节假期了,你是想活在当下快乐享受假期呢?还是活在未来利用假期努力奋斗呢?
再或者兼顾当下和未来,做个幸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