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色块)
平衡视觉:做排版的时候文字和图片没有对齐把图片拉大由不好看试试矩形元素。
链接相关内容 :有些文字不适合放在图片里面但是把图片和文字分开排又觉得分离感很强,这时候不妨试试矩形元素。
增加画面立体感:元素和矩形的组合方式能让画面充满立体感增强表现能力。
同类信息关联:做PPT的时候内容太多序号式的标题对于内容区分不直观人对于色彩和符号远比数字敏感的多
空缺填充物:排版的时候出现了空缺画面不完整怎么办试试矩形元素
约束信息:当页面上的信息非常多的时候一个矩形轻松打理。
聚焦文字:利用方框讲文案信息关联再一起然后再利用方框的大小根据文案内容的主次进行合理的组织分配。主要用于海报设计上,PPT可以借鉴。
区分主次信息:我们要向用户传递的信息有主有次在处理方式上矩形元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主要信息在最上层次要信息下移一层
装饰:
强调:
如何才能用好形状来进行更好的幻灯片设计
在封面设计时:常用形状来缩小视觉范围,9引导观众看「你想让他们看到的区域」
在表达逻辑关系时: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4种,分别是列表,流程,循环和层次,微软在这方面提供了Smartart关系模版。有一些稍微复杂的图示关系通过软件提供的基础形状来自制出的个性化图示关系
合理运用布尔运算,可以做出更多个性化的形状图示。
强调内容表现时:
在进行文段排版时,为了引起反差,吸引注意力,会在内容底部插入一个形状。
为了让图标看起来显得很整齐,不如把他们装在一个统一的形状里,
分割版面区域时:一张幻灯片页面上会包含多方面内容,如果笼统地将其堆放在一起,会很难分清各部分所表述的内容。9
单独作为内容出现时:形状本身也是一种图示化表达类型
形状到底有什么用
划分版面:一个形状就代表一层内容信息,内容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就很明显。除了圆角矩形之外,圆形也具有「容器」的作用,相比于规整的圆角矩形,使用圆形来进行排版,给人感觉版面会更加灵活。
丰富层次感:幻灯片的背景是一个诺达的白色矩形,如果不添加其他形状,只使用一个纯色背景,看起来会有些单调。加上形状之后避免了页面过于单调的情况。
聚焦视线,增强视觉冲击力:元素占版面的位置越多,就越吸引读者的眼球,颜色对比越强烈的区域,就越争夺读者的注意力。
装饰点缀:多使用元素来点缀画面,从而让画面看起来更加丰富。
蒙版遮罩:降低图片的亮度,或者让页面过渡自然。
圆角矩形
让 logo 变得整齐,圆角矩形是一个不错的容器。
还可以用作图片的容器。用到的技巧是:形状组合和形状填充图片。
用于突出重点文字:圆角矩形色块置于文字底下,反衬文字,相当于是下划线的另一种展现形式。与直角矩形相比,更为柔和而不突兀。
卡片式设计嵌套使用:
展示产品突显气质:
线框
不连续线框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方法一:色块遮盖法:背景为纯色的PPT(敲黑板划重点),如果想要制作不连续线框,第一反应就是添加一个与背景色相同的形状把它遮盖住。
方法二:合并形状法:【合并形状】-【剪除】
方法三:编辑顶点法:
方法四:幻灯片背景填充:文本框的填充都是幻灯片背景的对应区域,不会出现露馅的情况。
方法五:设置线条渐变:
终极大法:任意多边形描摹
利用线框提升 PPT 页面设计感的方法
营造氛围风格;打造三维空间;使排版更整齐;分隔引导视线
划分区域;聚焦视线;聚焦视线;辅助对齐;修饰页面(提升设计感、空间感、平衡页面)
熟练的运用“框”
中规中矩:直接在页面中的图片或文字周边添加一个框,用框将其框起来,使其更为醒目。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形状,添加不同的框
略有错位:添加一个框,让框与页面的中的元素进行错位排列,在错觉之中产生一种美感。通常这种框,都是框在图片元素外的。
连接互动:用框,把页面中的不同元素连接到一起。特别是不同类别的元素,如图片与文字之间。
点缀装饰:在页面中添加上一个或几个框,起到一种装饰、点缀的作用,为整个PPT页面增添一丝设计感。
线条
线条的类型与性格:线条的风格表现在它的宽窄样式以及它的平直弯曲程度,这些不同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演绎出谨慎严肃或者轻快活泼的性格。
线条较为纤细而且平直,传达给读者的的则是一种稳定与精致的感受。
线条比较粗,呈现出封闭和交叉的形态,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紧张与稳定的感受。
倾斜的直线能为版面增添动感,就像划过天际,从天而降的流星。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轻快、活泼的感受。
圆线,似乎更贴近于自然本真,率性阔达,接近圆满,传达的是一种舒适、禅宗的意境。
线条的作用
划分版面:将一大板块的页面分成四个小板块,这样在呈现效果上,就能给人一种层次鲜明,而且版面平稳的特点。
维持版面平衡:水平直线的存在,版面看起来就比较平稳。
吸引或引导读者视线:在顶端文本旁边,有一条较为粗黑的直线,这种粗黑的直线给人的感觉是较为紧张与严肃的。
衔接相关元素:
装饰:弯曲的波浪线能给人一种休闲与娱乐的感觉,所以在活动页面或者娱乐类型的页面,也经常能看到波浪线的身影。
背景线:
花瓣网:「效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