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将要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
孙权把这封书信给部属们看,他们无不惊惶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不动就用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况且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点评]
“攻城先攻心”,曹操现在已经完全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他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孙权,这封信是“高举高打”,首先要摧毁东吴集团抵抗的意志。
张昭是位重要的托孤之臣,他现在虽然是主降派,但与此前荆州刘琮身边蒯越、韩嵩那伙人不顾主公而改换门庭的投降派是不一样的。他既有为自己着想的因素,不过也为孙权处境着想。当时张昭实在看不到希望,孙权和曹操之间的实力对比太悬殊了,在荆州被曹操所得后,张昭劝孙权归降,其实只是在顺应大势而已。只不过,张昭没想到,趋势这个东西是可以改变的。
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房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
鲁肃说:“刚才,我观察众人的议论,只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与他们商议大事。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但将军却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把我送回家乡,凭着我的名声和地位,少不了也任命我做一个下等的从事,能乘坐牛车,有吏卒跟随,与士大夫们结交,步步升官,总也能做到郡守州牧。可是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将军迎接曹操,打算到哪里去安身呢)?希望将军能早定大计,不要听那些人的意见。”
孙权叹息说:“诸人议论,非常让我失望!如今您的远见大计,正合我意!”
[点评]
鲁肃说服孙权抗曹的原因不是什么对抗“汉贼”的儒家道义,而是戳中了孙权的一个痛处:别人可以投降,唯独你孙权不能!因为低阶的官员可以平安无事,继续给新老板干活而已,但孙权是曹操的竞争对手,他的结局会是什么样?早晚会被除掉。正如鲁肃所问:“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当时,周瑜正奉命到达番阳,鲁肃劝孙权把他召回来。
周瑜来到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将军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凭借父、兄的基业,割据江东,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精兵足够使用,英雄乐于效力,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请允许我为将军分析: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正在今天。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
孙权说:“曹操老贼早就想要废掉汉朝皇帝,自己篡位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孙权。现在,那几个英雄都已被消灭,只剩下我还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曹军,正合我意,是上天把你授给了我!”
孙权就势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说:“将领官吏们,有胆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与这个奏案一样!”于是散会。
[点评]
孙权在心理上是不愿意投降的,作为那个时代里的枭雄之一,他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是不会随随便便的屈于人下的,哪怕那个人是曹操。但因为实力的悬殊,孙权在犹豫。经过诸葛亮及鲁肃的劝说,他逐步坚定了抗曹的决心。抵抗曹操,有破釜沉舟的意味在里面。“上下同欲者胜”,现在他需要做的是,坚定东吴整个领导集团的意志,这需要主战派军方代表人物的强力支持。周瑜的权力位置及威信恰恰就是他的坚强后盾。
当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看到曹操信中说有水陆军队八十万而各自惊恐,不再去分析其中的虚实,就提出向曹操投降的意见,太不像话。现在咱们据实计算一下,曹操所率领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长期征战,早已疲惫;新接收的刘表的部队,至多有七八万人,仍然心怀猜疑。以疲惫的士卒,驾驭心怀猜疑的部众,人数虽多,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只要有五万精兵,就足以制服敌军,望将军不要顾虑!”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周公瑾,你说到这个地步,非常合我的心意。张昭、秦松等人,各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有私心,非常使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和我的看法相同,这是上天派你们两个人来辅佐我。五万精兵一时难以集结,已挑选了三万人,战船、粮草及武器装备都已备齐,你和鲁肃、程普率兵先行,我当继续调集人马,多运辎重、粮草,作为你的后援。你能战胜曹军,就当机立断;如果失利,就退到我这里来,我当与曹操决一胜负。”
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兵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
[点评]
坚定了抗曹意志,还需要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周瑜提出了可以战胜曹操的三点理由:曹操的兵力号称80万是虚夸的;他是疲惫之师;新投降的心怀猜忌。实际上孙权也早已做好了战争准备,到此为止,两个人一拍即合,作战方案迅速出台。
诸葛亮的激将之法初步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鲁肃分析了降曹后果,逼迫孙权背水一战;周瑜为孙权树立了必胜信心。诸葛亮、鲁肃、周瑜的观点阐述,成为了千古名篇。
曹操成功夺取荆州之后,他信心满满,当时看起来江东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然而,他低估了对手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