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诗词凝聚了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它之于岁月,就好比繁花盛开时的点点花蕊,繁花落尽后的一缕余香,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象之美,如置身一场杏花微雨……
一缕闲云萦碧霄
无题
作者:五代南唐 法眼和尚
幽鸟语如簧,柳摇金线长。 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 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鸟语如簧,碧柳如烟,寂静的山谷中,是哪里飘来了杏花香?真的是花香让人陶醉吗?不尽然吧。“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心境空明,自然是无忧无虑了。在春日的午后,听风儿吹过林梢,好像还有些想说未说出口的话,颇让人费些踌躇,和谁去商量呢?喃喃低语,说给自己听又何妨。
秋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月亮是中国古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中秋的相思月;“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是梦中的繁华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历史的沧桑月,可是我觉得,都不如这隔断了红尘的秋月。
水从山中来,映照着清朗的秋色。月色是抹不开的轻雾,隔绝了红尘,静止了时间。“隔断红尘三十里,”不是月色隔断了红尘,而是纷扰远离了人心吧。
这样的诗作,不是典型的田园诗,却透着回归田园的风骨,是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也是对自己的爱惜。记得见过这么一句话:“一生只愿做闲人。”人忙心闲,熙熙攘攘之中,一份闲情雅致难得。莺啼绿了江南,微雨湿了流光,领略点缀在不经意间的美,谁说这不是一种境界呢。
云水相逢自有时
临江仙
宋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是宋朝的爱国诗人陈与义的词作。他在朝为官,经历了北宋的灭亡,饱受流亡之苦。词的头两句写作者回想当年,良朋挚友欢聚一堂,意气风发。“长沟流月去无声。”流水无言,冷月无声,花影中传来少年婉转的笛声,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美的意境。“二十余年如一日。”回顾亡国之痛,令人心惊,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多少惊心动魄的往事,也不过融入了夜色,在辽远的渔歌声中消弭无踪。这首词的情感由豪放到委婉,再到旷达,浑然天成,有一种和谐之美。
这是我最喜欢的《临江仙》,虽然不是最有名的的那一首:
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的杨慎在这一首《临江仙》中把笑看变迁的豁达写得更为明了,也更深沉。而要说到深沉,我觉得,看透世情,也不过是毛主席的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会老吗?天不会老。那么天就无情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 沧海变桑田,一物消灭,就有一物兴起,天道循环往复,多情亦无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谓的胸怀,不过是能够穿透了这风起云变的从容永恒吧。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诗:“多情却被无情恼。”多情与无情之间,引出了古诗词中最好的话题。这些关乎爱情的千古名句,给了我们最美的感悟。
无题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诗好像漫天繁星,闪耀着灵动深邃的光芒。比如说他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引起了多少两心相知的恋人的共鸣。可我最喜欢的是上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风”。星辰摇动,晚风温柔,我们相会在美丽的庭院之中。多少年后,在风清月朗的夜晚,我想起你,写下这首诗。也正是因为昨日之日不可留,所以格外惆怅动心。
关于爱情,元代的元好问也曾经在《雁丘词》中发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被后人引用了无数遍。只可惜,问者有心,听者无言。“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飞越千山,穿过风雪,也不过形单影只。情到深处,非你无可寄托。
也许我们要说,相知相许,就已经说尽了情了,可是汤显祖《牡丹亭》中又这样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没有条件,毫无保留,一往而深所以一往无前,超越了一切。
所谓的痴情,也不仅仅是对人,万事万物我们都应真情以对。找到痴情以付的目标,就成了信念,那么这一点痴情,就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