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散记之十:来比一月

我不想用傻秋镇楼了,放上美大姐和美高高,这一个月,很感谢有你们一起


(1)

是夜,淅淅沥沥的雨一直落着。来了比利时一个月,还没有听过如此缠绵不绝的雨声。先前也就是天空飘过几滴雨,天朗气清是我最大的印象。来前查资料,说比利时经常忽晴忽雨,一定要带好伞。我们小镇不是这样的,倒是有一天去法比边境的法国城市里尔,第一次遇到了这种诡谲的天气。没来之前我会觉得这种天气挺有意思的,小雨中漫步,看着太阳把雨赶走。身临其境,怎一个苦字了得,突如其来的大雨,黄豆般地落下来,没过多久太阳又出来,循环往复,躲雨都来不及。

我是喜欢雨的,喜欢听雨儿互相碰撞、与树叶、与大地碰撞的声音。听雨读书,听雨写字,听雨写文,总是显得很浪漫。而雨声又总会让我的心头蒙上一层淡淡的哀伤,这种淡淡的滋味刚刚好。

关了灯,黑夜里听着雨,在唯一亮的手机上打字,想起临行前的那个夜晚,也是这样的雨声。同样地躺在一张小床上,用文字流露思绪,让淡淡的哀伤作画。

我来这里一个月了,我一共有五个月的时间,那么五分之一过去了,着实有些快。而身处时间洪荒中的我,目睹着时间走过固定的轨道,有时候还觉得它挺慢的。对我来说,长久以来对于时间的观感就是个悖论,快与慢在不同的维度里各自支配着。自己的时间并不少,只是都被手机、被无谓的事荡没了,这才是我为自己感到悲伤的地方。

有一天在高高的房间里聊天,就是这么聊着,没玩手机;有一天和高高出去散步,撑着把伞,聊着天,看着路看着景,没玩手机。没玩手机是无意识的行为,回过头去想,这隔绝手机的时光真好,真让我念想。找时间专门写写我独特的小高高吧。

想起这两日被在国内的花花批,被老邪批,所谓良师诤友,如是如是。

(2)

Keria说简书上好几天没看到你的分享了,是不是忙了。我会很感动有人关注我的写的东西,会感动大家来我的文章。其实我一直都挺忙的,对于要上那么多课我也不想吐槽。写东西的时间是有的,就是我最近遇到了瓶颈,我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

很早之前我就取好了一个题目,我写不下去,觉得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就简单讲个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是万千雷同故事的缩影:我们参加学校里的一个活动,一群人一起吃饭聊天,其中有个当地的老师,她说她去过中国,可是很奇怪中国为什么不能用Facebook?然后旁边的学生们也一起惊讶,忙着问老师:“真的么?不能用Facebook?”

其实到了国外之后,跟外国人加Facebook好友,自己有时候还会多嘴说,我们在中国不能用Google、Facebook、Instagram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会很惊讶,问你为什么呀;二班人说自己略有耳闻;三班人说你们要用VPN吧。

这东西并不是很容易去解释。我无意辩护,我知道自己的想法,但我也不想让人误会些什么。

而微信这在天朝人尽皆知的社交软件,在国外说给十个人听有九个人是不知道的。

有两个矛盾的小人在我的脑海里打架,我们宣称全球化,我们有真正走进世界么?还是只是做了一只“井底之蛙”?但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过得也挺好,何必把我们“妖魔化”呢?

我曾在Quora上搜索,“你对中国的看法”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有打算问一问身边的外国小伙伴们。

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自己的自由,我对自己负责就好了。到了国外,不免会被贴上一个“中国女孩”的标签,这个时候,我虽然不愿意也不能代表中国,却也总想好好表现。

(3)

有一件事情中的一句话,在我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有一天,收到比利时学校老师的邮件,说我们学校的校长要来比利时访问,问我们要不要去另外一个校区参加欢迎仪式,看校长一眼。那天的课她可以帮我们跟任课老师请假。在问我们去不去之前,她说了一句“我很肯定你们一定想去。”

我很不喜欢看到这句话,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折射出她对中国的印象。

我其实是不乐意去的,校长有什么好看的,路途又远,他也不是来看我们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坐一个小时的火车赶过去,在半个小时的欢迎仪式上,当个观众,鼓个掌,这有啥意思啊。

后来,有个小伙伴先行回复说我们会去。那好吧,我安慰自己,就当去另外一个城市玩耍吧。加上我其实挺喜欢现在这个校长,做事有情怀,就去看他一眼吧。

但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的,是外国老师那句话。她好像也没有错,“错”的只是我的思想。不过,我不认错。

(4)

给你们看几个之前我想写的标题,这些标题都来的很突然,却真的是有点挺想写的,或者因为能力写不来,或者因为懒还没写。我也不知道下一篇会写啥呢。

“谈谈各国的初见文化”

这个标题主要源于墨西哥妹妹看到所有人之后,都给了一个大大的贴面礼。

“欧洲人的身体结构”

这个标题主要源于,你来欧洲看看就知道了。我这样的娃娃能够称得上“苗条”了。

“我在布鲁日的湖边”

这个标题主要源于,我真的坐在了湖边,那个画面,感觉超好。

“Sarah的故事”

她真的很有故事,但估计我是写不来了。

“火车沿途”

这个源于,火车沿途风景真的很好。这个我会写出来的。

“声音协奏曲”

这个其实我写完了,总觉得差点什么。

“欧洲的建筑风格”

这个我特别想写,配着自己拍的图。特别心有余,不过我会加油的。

“关于麦丽素的记忆”

有一天我吃到一种麦丽素,太好吃了!!!其实国内也有卖的,当时没觉得那么好吃。在比国吃得停不下来。同时我又想起了从小我就喜欢吃麦丽素。

“得了思念薯片的病”

在国内,我几乎不吃薯片了。然而这里,在疯狂的甜食的轰炸下,我觉得薯片太好吃了。

“我受不了这些该死的party”

这个就如题所示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非本人所写,本人只是更改格式,看起来更舒服些。有些地方又在网上找了资料完善了下。
    鱼仔_1625阅读 1,378评论 0 0
  • 01 周六,和孩子一起看了《头脑特工队》。 很早之前,知道这部片子,当时看影片海报上人物的设计风格,以为是幼稚的儿...
    柚子的天空阅读 7,057评论 0 3
  • 中秋节,有点小忙。看群里瓷玉大家连连出货不断,说不心急,那是骗人的。不过,我总是又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安慰: 人家都...
    沐子芳菲阅读 1,841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