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第二、 名头纠结系
在国内,如果你不是什么主席,什么理事,什么院长,你都不好意思说你会画画,在这个大师漫天飞舞的年代,如果你还在谦虚的说你从事艺术创作,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愿意和你在酒桌上多聊几句。
就好似前段时间消费者风靡一串串硕大的蜜蜡项链,合成的?塑料的?没关系,别人有我也要有。尺寸小的就算真的我也不要,拿不出手啊。
这种现状促使大批画家由画室转向社交,由创作转向经营。在某些场合,名家们拿着画册在介绍他自己的时候,往往忽略其作品,而是首先翻到其与官员合影或签名的页面,又或是办了多少个大型展会,看其作品却立意平庸,构图单调,笔墨概念,千篇一律,又何来的艺术价值?
反观国外,实至则名归的占绝大多数。他们并不是因为职务而拉高了作品价值,而是优秀的作品使他们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而被授予了荣誉,这和国内的现状刚好是相反的。
那么,买画到底要不要看名气?当然要,但是你要看清楚这个名气是怎么来的,正如靳尚谊先生所说:“大师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当代人说的,而是后人说的。”
所谓一切自有公论,资本的炒作,画家的背景,达官显贵的追捧等,其实都是很短暂的人为效应,若干年以后,又有谁会喜欢那些迎合市场的平庸之作,又有谁会愿意在家庭的一隅给这样的作品留出空间来降低自己的品味呢。
第三、 客观写实就是垃圾,主观表现才是艺术
有段时间,这种论调甚嚣尘上,搞得本来就战战兢兢的收藏者更是如履薄冰。能看懂的怕别人说是浅显的,看不懂的又不敢多问怕露了怯,以致无法判断。
关于这个问题,因为篇幅所限,我们只能从几个大方向来试着把它变得易于理解而又不故作高深。
艺术其实是人心的表现,当然与时代背景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世界可以是自然与人的对峙,也可以是自然与人的和谐。艺术的历史也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世界观的历史。建立、摧毁、重建、升级、再摧毁如此进步和反复着。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的,梦幻的,理想的被强调,所以绘画题材也多为宗教的,希腊神话题材,多为皇家或贵族的定制(这部分以后我会专门写一片文章介绍)。
法兰西革命以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个人的、自我的主张。主观的强调,促使着艺术显示出现实化和社会化。所以艺术开始走下神坛,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社会的阴暗面,风景画也开始出现,感谢并赞美自然。以米勒为代表的杰出写实派画家奉献了很多真正伟大的艺术品。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科学破产、思想混乱的时代,绘画在画面上来也动了起来。
从后期印象派开始,经历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等,从之前的客观又复归于主观。在技法上将之前的全部推翻,完全注重画家本人的主观和内心。有的故意将物体的形体歪斜,直的画成圆的,角度做无规则改变,因为形式并不重要,一切都要遵从个人心中的感情出发,而像不像早已经不是在考虑的范围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表现主义。我们大家熟知的梵高、毕加索、马蒂斯都是这个阵营的代表。
到了20世纪中期,世界格局趋于稳定和开放,多种艺术类型作品均被大家理解并进行科学研究,技法的融合、主题的多样性使流派的边界逐渐模糊起来,一幅写实的作品同样也传达着艺术家的精神和气质,有的印象派的作品也包含理想主义的元素。
就艺术形式而言我们无法论孰优孰劣,但从艺术特性上来讲,怎么画是比画什么重要,即当应该以“画法”为主,“题材”为辅。既然无法给出答案,那何不像艺术家们一样,遵从自己的内心呢?
如果你还不明白,就像艺术家米勒所说:“人们对于我的评语,我觉得很奇怪。看见了命定非汗流满面而不能生活的人,把心中所起的感想直率的描写出来,难道不可以吗?其实我在乡村中所发现的,比美更多、更真实的——无限的光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