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位置,需仰视地望。”
已经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这句话了,偏偏一直记得。
可以理解成远大的志向,也可以理解成尚没有做成那个可以让自己仰望的自己。
人啊,最难做的,便是找到那份内心里的自傲,那份敢站出来面对自己和世人的傲气。
昨天花了十个小时读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感觉书名叫成《越山之鸟》或许更合适。
塔拉的这部自述型作品,讲诉了家庭,学校,老师,同学,朋友对她成长中的影响,其实冲突最严重的,是父亲赋予的世界和知识赋予的世界,一个充满偏执幻想,另一个传播哲辩真知。
这两者割裂了她的灵魂,让她在真与假之间徘徊反侧,使得她一度冷漠麻木,一度低落消沉,一度状若狂癫。
她刚出山的时候,就像一只离开了巢穴的小兽,拿着山里的一套紧紧地裹挟住自己,抵触着外面所有的可能。
可是,知识改变了一切。世界不止是山里的那么一丁点,相反,它很大;世界也不止是方的,它也是圆的;世界更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它住在每个人心中,有着不一样的景色。
她看见了山里那个装作若无其事的自己,也看见了山外那颗奋力挣扎的本心。
这么多年,她一直试图遮掩胸中的焰火,可是这火啊,扑腾腾有点火星就能燃起。
一直都被否定,直到导师一句赞美;一直都被定义,直到明白谁也无权定义别人;一直试图融合,直到发现脱离的并不是自己。
她爱她的家人,只是再不可能如他们希望的那样去爱。她就像大山里那只正要飞过的鸟,对山依然有眷恋,但也有诀别。她在外婆的家得到了血脉的温情,父母这边,我想此生或许都只能如此。她字里文间最后的这点遗憾,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女孩的温暖。她的愤恨,终究是放下了,多了绵绵的温柔。
书的最后,她说能走到现在,是因为教育,教育是给了她机会,可是能把握住,是因为她的学习。
来自家庭的影响,钳制了她,却无能扼杀她;学校的教育,解脱了她,却无法创造她。
山里时,虽然处处受制,可是她始终心底里还在争取摆脱的可能,一旦她决定去做了,她从零开始的努力让人动容。
山外时,知识海洋任意徜徉,可是迷茫迷失了,她一样无法汲取一丝养分,自暴自弃的时候真的让人扼腕痛惜。
她能走到今天,是因为始终没有泯灭内心的不屈;她能走到今天,是因为近乎疯狂地学习。人类真知的殿堂敞开了大门,从开始拒绝一切到尝试寻求帮助,她渐渐愿意走进去并希望走的更深,这才是她能打破枷锁,解放自我的原因。
一个装睡的人永远喊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一直没睡着。塔拉的前二十七八年,就像山下树枝上的鸟,仰望群山,那么高,又怎么飞得过去,于是索性敛起翅膀装睡,假装山不存在,假装枝头很稳。事实上再稳的树枝一阵风都能刮断,再低矮的山群,趴伏在它们脚下永远只能匍匐。
然后她醒了,再装不下去。因为有一道光一直照在身上,亮的让她闭不上眼。那道光自山后而起,沿途挥洒。她终于愿意扇动翅膀,她要看看那道光的来源。可是终究好久没飞了,技巧笨拙。一下用力过猛,脚下的枝丫断了,她失去了安息之所;她一扇翅膀,结果有时风力风向不对;她一抬头,发现一路上不是都能看到光。
她想了想,还是决定继续飞。她借助不同的枝丫往山头靠近,可是山上随时出现的冷风,让她退缩犹疑。直到有一天,她看见那道光再没有遮挡,她知道已经到了振翅高飞的时刻。
她伸开了翅膀,拥抱了冷流狂风,她飞得越来越高,直到山在脚下,那道光还在前方,她依然需要努力飞翔。
狂风冷流便是她被封闭的认知,那些枝丫就是沿途汲取的知识,而那道光,它的名字叫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