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票回家

今天1月21日,妹妹叫我去青岛一趟,所以我收好行李来火车站买票。

买票的人不多,而在买票的人中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排着队,听了一段很平常的对话:

买票人1:“哎!你问问他几点的!问问!”

买票人2:“好好好,我知道啊!”

                  “有没有今晚上晚上十点到的?”

售票员: “一辆,今天下午四点二十发车。没座儿啊。”

买票人2:“行行行,就那个”

售票员接过从窗口递来的三张身份证:“今天下午四点二十发车,这可无座啊。”

买票人2:“没事儿没事儿!就这个!”

买票人1:“哎!买上了吗!”

买票人2:“买啦买啦!不过是个站票!”

买票人1:“那有啥!能到家就行了!”

这个时候买票人2拿着票过来了,分了分手里的那三张票,喊了一声“走!”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一段普通的对话,却把我的所有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属于他们的质朴的方言,对回家的渴望与欣喜,说每句话时的笑容⋯⋯

我好像看到了他们已经回到家抱着自己久久未曾相见的孩子,与老婆相视一笑时的羞涩,帮父母准备年夜饭的火热。

“回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外漂泊的游子,千千万万。其中的多少曾用“自己混得不好回去没脸见乡亲父老”这个理由孤身一守着春节的落寞;又有多少人忙于工作,把烟花爆竹换成了办公室加班时的明明台灯,把热腾腾的饺子换成了一份荤素搭配的盒饭。

回家,就是把荣誉和金钱置之身外,只是为了思念,为了亲情,为了那首《常回家看看》。

你想混的风生水起,回家跟亲戚吹着不知道呲了多少遍的牛逼;而你妈就想问问她的儿媳妇儿到底有没有着落。你想回家睡个昏天黑地,把平时加班所损失的睡眠都弥补回来;你妈只想让你帮她调整一下沙发的摆向。回家累吗?累,谁说不累。需要敷衍着七大姑八大姨的询问与逼婚求子,需要听父母重复了几十年的唠叨。

可是,你不想回家吗?你不想家吗?

回家,没有那么多的负担,因为那是你最后的港湾。

回家吧,还有17天就过年了,不为了看董卿朱军他们几个老主持主持的春晚,就为了当年为了能吃到带硬币的饺子,再包个四不像下到锅里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