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不是为了证明我读过村上春树的这本叫做《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而想说是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放下手机给自己一些时间认认真真地深度阅读一些书。尽管我真的没有读过这本书,在此向村上先生致歉致敬!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的习惯。
智能手机成就了微信,而微信也成功地扩展了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
年轻人见面加个微信再正常不过了,微信、智能手机也给许多中老年人带来了新体验。
微信时代,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紧跟着时代步伐,享受着这种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已经成为了新常态,生活因微信而改变。
当微信时代来临,对于微信我们把它当作工具还是让它来掌控你呢?事实上,在微信之前就有一个叫做米聊的软件,就是小米手机那个雷军家开发的,在微信成功抄袭之后米聊便销声匿迹了,也许还活着。
无论米聊还是微信,或者其他的Telegram Whatsapp Line等等等等它们都是一种即时交流的工具而已。
使用工具,而不是让工具来使用你。
不那么热爱微信的我,真的完全不理解那些喜欢微信的人。
有时候一个朋友问我要另一个朋友的联系方式,我总还是习惯性地问“手机还是邮件?”但对方回答,“微信就好”。
据说,现在两个人陌生人互相加完微信之后,往往不会立刻开始打招呼,而是各自饶有兴趣地翻看一下对方的朋友圈,并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哈,傻逼”“哼,装逼”,然后再发一句:“你好呀~”
微信的朋友圈基本可以概括为:父母长命百岁祈祷圣地;宇宙正能量发源中心;自拍美颜技术竞技场;我家孩子养的好展示馆;帮孩子拉票投票救助站;挂吊瓶表示自己没有放弃治疗急救中心;低调展示方向盘俱乐部;还有就是微商的广告墙。
传说中微信也震惊了美国政坛。奥巴马问:“中国微信怎么样?”中情局长:“35%人生教诲感悟,25%是吃货们晒美食,30%是卖衣服鞋子手表的”“那剩下的10%呢?”局长苦着脸答:”报告总统,我必须得转发这条微信”奥巴马怒:“问你剩下的10%呢?”局长答:“剩下10%是不转发死全家的!刚才我已经转发给您了。
也许那些朋友圈每天分享心情的人,微信里一定有个在乎的人吧?经常更新朋友圈或微博动态的人,要么心情很好,要么心情很不好;要么假装开心,要么很无聊。删状态,心情一定很不好,还有的更新了后等会儿就删或过几天就删,这叫情绪化。简称没安全感的疯子。
其实微信有各种选项,你可以某条信息把你妈屏蔽,也可以把某个群都屏蔽,也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标签组屏蔽。还可以不让某个人看你朋友圈,也可以不让某个人的信息出现在自己的朋友圈。
据第四份《世界幸福度报告》显示,在150个国家中,丹麦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中国则排在第83位。进入世界百强,不知道央视记者是否还会象前些年,走上街头采访民众问“幸福感”呢?
至少,你幸福吗?
微信圈里的人基本丧失阅读能力,绝大多数人的知识来源,是分享公众号的碎片化信息,片言只语当作知识。这和实际生活中一样。晒吃晒穿晒玩,是把物欲投射到圈里去,一并感恩:至少我们幸福得还有得吃。
我们与其把时间用在与同事和上司的交往上,即便回家,也把时间用在手机微信上,却没有时间去关注老人,甚至自己的孩子。你觉得这样值得吗?
如果我们选择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价值交给奢侈品,把理想交给成功学,把时间交给手机,把社交交给微信,就幸福了吗?
如果有人说:“反正你孩子以后也就是小工厂打打工,就不用那么努力学习了”。肯定犯众怒。但换一种说法:“人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数理化,让孩子远离学习压力,把快乐真正还给童年”,马上一片叫好。你看,关键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
看看吧,我就是这样一个不会说话的人。
当然我也不会拒绝微信,还是会继续使用着微信的。因为家人亲属在上面,同学朋友在上面,领导同事在上面。你没办法不使用。
如果一个人问你微信,你说我没有。他会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你,然后说:看你也是个很时尚的人,怎么就那么落伍呢?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连微信都不会。
不是不会,只是不想让微信控制时间,把控生活,浪费生命。
我的微信个性签名是:微信是一种病。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李老四(lilaofour);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