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曹敏常来找我帮忙。她刚到这个岗位,一切都是陌生的,还怀着身孕,真难为她了。无论她提出什么请求,我都尽力满足。她每次都很感激,不停地说谢谢。听到多次道谢后,我便对她说:“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刚来这个岗位的时候,也曾经为难到哭,连夜加班却毫无头绪,感到特别无助,所以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曹敏听后感叹道:“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一把伞。首梅姐,你人真好。真的,人和人只有多交往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如果你方便的话,黄俊那边的事我确实需要帮忙。其他方面我都能应付得来。”我爽快地答应了她。
曹敏说的“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一把伞”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不禁想起自己刚毕业进入学校时的情景——看到别人的教案写得那么精彩,课讲得那么生动,班级管理得那么娴熟,我羡慕不已,却又不知从何学起。想向同事请教,可大家总是行色匆匆。请教一两次还好,多问几次,就实在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困境之中,我只好鼓起勇气向老教师争取听课的机会。几乎每位老师的课我都去听,认认真真记下每一处细节,本子上密密麻麻全是笔记。下课后,我连夜整理听课内容,反复琢磨,融入自己的思考,努力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接着,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运用,效果不好就立刻调整。那段时间,我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教案、观看名师授课视频,不断吸收、融合、创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到后来,备课讲课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能有一些创造性的发挥。
在班级管理上,我也处处留心。走在走廊、待在办公室、在食堂吃饭,我都注意观察和倾听。只要听到其他老师讨论班级管理或班级文化布置,我就默默记下那些闪光点。我还经常悄悄走进不同班级,观察桌椅怎么摆放、物品如何归置、植物怎样布置、班级文化墙的设计……有时拍照,有时在本子上记下来,再根据我自己的需要做调整和创新。同时,我也阅读了大量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借鉴名师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带班方法。
家校沟通也是如此,我多看、多听、多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沟通模式。
回想起来,在这条教育之路上,我确实投入了很多,也走了很长一段路。从最初求助他人,到独自摸索,再到渐渐成熟,我经历了不少坎坷:失败过、为难过、哭过,也跌倒过。正因为这些经历,现在每当见到新老师遇到困难,我都特别想帮一把。只要他们来问,我一定知无不言、倾囊相授——我不愿让他们再像我当年那样孤立无援。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在这样的分享中,我不但感受到了价值,也收获了深厚的同事情谊。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支持、彼此照亮。但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乐于为别人撑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