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迎面而来,一个老妇推着一辆婴儿车,旁边走着的不知是她的近邻还是姐妹,两人正专心聊着什么,面色带着点不屑和鄙夷,大概正在声讨着某个她们都认识的人或者群体。
婴儿车上坐着一个穿短裤、背心,不超过三岁的小男孩。孩子的两只小手稳稳地抓着一个手机,小脑袋随着婴儿车在路上的颠簸轻轻晃动,一双眼睛圆鼓鼓地定在手机屏幕上,神情专注而痴迷。
我并不知道手机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些什么内容,或许是所谓的早教动画,或许是因为老人累了,需要放松随意为孩子点开的小视频……我特别遗憾在这个火热的夏日里,好不容易傍晚室外稍稍凉快一些,好不容易出门来逛一逛,孩子却没能抬头看看蓝天,看看天边绚烂的霞光;没能看看身边的车辆、行人;也没有看到大树、小草……大概也没有关心和感受到过自己坐的小车时而的平稳,时而又颠簸……
有些老人并不适合带孩子,不管她/他是孩子的亲人还是父母花钱请来的保姆(当然不是所有,有些老人比我们更知道怎么陪伴孩子,保姆也有很专业的)。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带现在的孩子。
我们小时候父母太忙,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在孩子们身上,基本都是放养。但我们那时没有今天这些“刺激”无比的电子产品,我们的时间用在爬树抓鸟、奔跑嬉闹上,用在和朋友的游戏上,用在力所能及的家务上;我们在阳光下大汗淋漓,在夜里边和蚊虫作战边眺望星空幻想未来;我们光着脚踩在烂泥里,在卵石间跳跃;我们在河坝里放牛、放猪,我们赤脚趟进河里,让河沙从脚趾间钻出来……我们用眼睛去看世界,用身体去感受世界,用耳朵去听自然的声音,用力用心地成长……
科技发达的今天,有了“智能”产品,我们的孩子不再玩泥巴,也不再看星星了。
视频、电子游戏,它能刺激多巴胺啊,能抓住孩子的眼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父母不必担心孩子弄脏衣服,不必担心孩子会中暑,不用担心孩子出门遇到危险,也不怕孩子搞什么破坏……
更“重要”的,有了电子保姆,父母也不用再陪伴孩子了,我们也能在上过一天的班后,拉长了身子躺在沙发上,“专注”地刷手机。
孩子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
我们知道,我们装着不知道——频繁变幻的光线,在让孩子安静的同时,也当然刺激着孩子还稚嫩的视觉神经,影响着孩子大脑正常的发育;破坏着孩子对周围的感知;消耗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当后果来临时,我们也想不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缺失,因为我们还可以责怪孩子不感恩父母的养育,不心疼父母的付出,不体谅父母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