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有不少人会和我有着类似的记忆呢!特定的时代,有着特定的童年。

只是关于童年记忆似乎不太多,具体的事具体的人都有些许模糊,也不知是何原因,童年场景多年都未曾入梦来。

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推开后门就是爸妈用很小的一个土堆种的一个大梧桐树,梧桐树的花淡蓝色 好看不好闻,都叫它臭梧桐(当年可以挡挡西下的太阳,而多年以后这颗梧桐树又立了大功,变成一张桌子四个椅子,一个三门柜,一个茶几,现在这些老物件还在家里继续贡献余力)。

后门出去不到十米远,满眼看去的都是方方正正的水田,开门见远山,低头见水田,看稻花翻滚,看金色谷穗跳舞,看鸭鹅在水田里吃小鱼小虾;看蚂蝗在水田里游来晃去,时而伸长时而变宽;看猪圈里的肥猪,吃饱喝足了脏兮兮的睡在粪坑边;当然时不时还有机会观看因为水田堵水影响下一块水田灌溉,两家人大人孩子齐上阵的对骂……那时候田里有很多小鱼,螺蛳,我们会用簸箕堵着流水口抓鱼,捞浮萍,有一种长在稻田里的鱼,比现在的小丑鱼还漂亮,拇指大小,身上的红色就像燃烧的火一样,像极了天边的火烧云,我们都叫这种鱼“火烧片”,遗憾的是离开后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再看见过这种美丽的鱼,而以前的良田早就被楼房替代……。

童年是那田间纵横交织着细细的田埂(我们都叫田坎,田坎是泥巴垒的,下雨天大人小孩都经常会滑倒在水田里面);而远处隔着几条田埂,有一口在水田地里挖的井,井边上两颗粗壮的木槿花,便成了我们每天在狭窄的田埂上晃晃悠悠,费力挑着水桶担水的动力。

童年是打开前门就是那条一到晚上就黑乎乎,伸手不见五指,走路都能人碰着人的小巷子,巷子外老旧的电线杆上那盏昏暗的电灯,随时引来无数的飞蛾和不知名的昆虫,或者灯光中飞舞,或在灯光所及之处爬行,那是我们几个孩子晚上的乐园。

童年还是暑假的午后,那标准的三场雷阵雨,一场都不会落下,下雨时或把脚放在屋檐下接雨水玩;或把桶接满屋檐水,留着洗衣服;或数完三场雨,立马就拿着一根竹竿,搅上蜘蛛网,去粘蜻蜓……;当然还有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家里盆盆罐罐都全部出动的狼狈样。

童年记忆还有到了夏天,老喜欢从那瓦片上掉下来的那个可恶的虫子——活喇圈(这个方言川渝地区的可能会懂,那个虫子挨了皮肤就会又肿又红又痒,一到夏天,特别是雨后,我每次在家里走路,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什么时候就掉一条在我身上,而常常是怕什么来什么,时至今日 我依然很怕毛茸茸的虫子,即便菜青虫)

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七十年代,我们每个月都会在大人的精打细算安排下,背着背篼,捏着钱,拿着粮本到粮站买米打油,买点面粉到人家做面的作坊,看着面粉一道道工序变成面条。作为所谓城镇居民的我,骨子里讲,真心羡慕农村的同学,他们地里有菜,有红薯,有土豆,有玉米,有很大的院坝……而我就经常找理由,到玩伴家帮人家在田里面洗喂猪的红薯 ,然后可以拿几个当零食吃。

童年里还有等别人收了谷子后,跑去田里捡人家掉了的谷穗,有时候能捡好大一把;甚至还去过垃圾堆捡人家倒的没有燃尽的二煤碳(方言,煤炭没有烧尽,可以再次使用);一根铁签子去串拾干树叶,当发火材(方言,就是让煤炭燃烧的引子,我们都是先用谷草树叶树枝先把火架起来,然后火势大了才能在炉膛里面放煤炭)……

童年还是一家人点着煤油灯,围着一个土炉子下面条,白菜面配上辣椒,那个味道只能永远在记忆里。

发现写这些的时候,记忆里突然一下子涌出来这么多,哦,也许童年记忆一直都在,只是我把它它藏在某一个角落里了,而 它静静的在那个角落里睡着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为作者原创 清晨,推窗,一抹阳光静静地照进来,温暖如初,窗台上,呆萌萌的多肉在沉思,嫩绿的海棠花奔放热烈,粉红...
    感怀雨季阅读 4,866评论 30 21
  • 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和理解那时我辈经历的双抢岁月,特作此篇,略表情怀。 在我的家乡过去水稻一般种...
    深优U妈咪阅读 4,104评论 0 0
  • 又到了六月,早上睁开眼,才发现艳阳高照。数天的阴雨绵绵,总算是有了夏日的初状。翻起身来,脑袋懵懵然,似乎又辜负了...
    大丑人代表阅读 1,839评论 0 2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2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3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