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少更文,因为在忙着追一部韩剧《请回答1988》,相信有的读者朋友应该已经看过了。追起电视剧的时候,真心没有心情与时间认真写文章。
今天还特意申请了爱奇艺的会员,就是为了加快追剧的进度。不过,目前我也只追到第8集。
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泪腺比较发达的男生。嗯,这句话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比较容易流眼泪,再通俗一点就是,比较爱哭。(哎,被说得一点男生的尊严都木有了……)
因此,在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从第1集到第8集,每一集都要被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感动到泪流满面。此时,我真的想对编剧说一句,赚了我那么眼泪,你知道吗?
1
青春期的珠丝马迹,
都会让父母忧心忡忡。
听话懂事,学习和生活都很让妈妈放心的善宇,是单亲妈妈最大的寄托与希望,也是妈妈坚强地活下去的最大支柱。
然而,再懂事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是父母心中最牵挂、最担心的那一部分存在。因为担心孩子会学坏,所以,他们的每一个“异常”的举动都会让父母担心吊胆,不停地猜测,猜测孩子是不是跟人打架,是不是偷偷喝酒,是不是去了网吧。这种猜测,除了不信任,更多地是一份恐慌与害怕。
任何对这种猜测的珠丝马迹的存在,都能够让父母因猜测而悬着的心瞬间崩溃。
当妈妈看到柜子下面的烟盒时,她发出一种很无奈,近乎绝望的叹息,因为她感觉到自己唯一依赖的孩子变了,变得自己不认识了,离自己越来越远。
儿子嘴角的伤口,在这时,也成了妈妈猜测他与别人打架的直接佐证。
一直不忍心让妈妈替自己担心的儿子,只好告诉她,嘴角的伤口是自己刮胡子时不小心弄伤的,那个烟盒也不是自己的。
听到从儿子嘴里说出来的真相,妈妈的泪水再也忍不住,那份泪水里充满了欣慰、担心与内疚。欣慰自己的孩子没有学坏,那种感觉用失而复得来形容,似乎很贴切;而自己先前的担心与害怕,还有对儿子不信任的内疚,也都随着泪水一起喷涌而出。
成长就是这样吧,当我们从小时候讨人喜欢惹人爱的小布点,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有了不同的朋友,进入新的环境,我们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不高兴的表情都能够让父母提心吊胆,害怕我们走错路,走歪路。
2
偏爱永远都会存在
在物质匮乏,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中,总会有人认为自己是不被偏爱的,不被重视与喜欢的那一个。
成德善就是这么一位。
吃早餐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两个鸡蛋,于是,姐姐与弟弟都可以吃到荷包蛋,而她没有,只能吃腌豆子;
吃烤鸡,鸡腿只能分给姐姐与弟弟,剩下给自己的只有鸡翅;
她想吃冰淇淋,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爸爸买给弟弟吃,却没有自己的;
明明已经跟爸妈说好,要自己单独过生日,最终却还是与姐姐一起过生日,像是搭上了一班顺风车。
内心的委屈再也无法被压抑而爆发了出来。这是一份很真实的情感,年少的孩子,谁不想得到父母的重视,谁不想拥有父母最直接的爱呢?
让我感动的是德善爸爸的那句话: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这句话瞬间击中我的内心。
在我们不断长大成人,对这个社会拥有自己的意识与见解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在经历着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带着我们一起认识这个社会,在社会中前行。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父母的某些行为伤害到自己而耿耿于怀,却没想过,他们在面对自己的第一次时,也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会带给我们的伤害。
其实,父母和我们一起,都在成长着。
就像剧中台词说得那样:
或许,家人最不懂。
但懂不懂有什么可重要的呢?
最终,消除隔阂的,
不是无所不知的脑袋,
而是手拉手,坚决不放手的那颗心,
归根结底是家人。
3
有些脆弱,
只存在于有些人面前。
奶奶的葬礼上,德善很不解,自己的妈妈去世了,爸爸为什么不伤心呢?爸爸是不是铁石心肠?姑姑们看起来也都全然不在乎,相互间讨论着自己的手饰。没有人哭,没有人伤心,一切看起来都不像是在办葬礼。
然而,当大伯赶回来时,她才发现,爸爸也是如此的脆弱,爸爸的心里也会疼。
爸爸一直都在等待,一直都在忍着心中的难受罢了。
对于妈妈去世的那份悲痛,只有自己的哥哥回来,他才有地方可以发泄,有地方可以诉说,也才有地方像个孩子一样,把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痛,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也只有哥哥,才会理解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咆哮,因为,对于妈妈的那份感情,只存在于他与哥哥、妹妹之间,少了谁,都不行,都不完整。那是他们一生在一起的共同回忆。
失去妈妈的那种楚苦,只有同样失去妈妈的人,才能够真正理会,真正明白。
所以,在那群晚辈之中,德善的爸爸只会选择在阿泽一个人的面前说,自己想妈妈了。
4
再亲密的家人,
也要享受被接受的感觉。
正焕的一家很幸运地过上了经济宽裕的日子,然而家里的气氛却始终有些压抑,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尤其是正焕的爸爸,那有些神经质的夸张的打招呼方式,让全家人都不感冒,常常让他热脸贴上冷屁股。整个胡同里,也只有德善一个人会在每一次见面的时候,配合他的表演,让他难得感受到一丝轻松。所以,他像个小孩子一样,和家里人斗气,不再和家里人说话,整天闷闷不乐。
正焕从学校回到家里,听到响声的妈妈,以为是德善来家里窜门了,便大声的问候德善。正焕的爸爸听到德善的名字,像是欢迎贵客一样,放下手中的拉面,立马转身做出自己那依旧有些浮夸的打招呼方式。
结果,面对自己的,却是儿子正焕,不是德善。
原来以为自己的表演又要尴尬地收场的爸爸,却没想到,儿子正焕接受了他的“见面礼”,并做出了相应的配合,那一切,只是为了让爸爸开心起来了,希望爸爸知道他们还是一家人。
两个平时交流不太多的男人,僵硬地完成了有些浮夸地打招呼方式,却慢慢地变得有些温情。依然没有太多的话语,但是眼神与动作中透露出的感情,让爸爸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一幅画面,搞笑而让人感动。
5
有一种爱叫被需要
正焕的妈妈要离开家里两天,习惯了当家的她,始终放心不下家里的三位大老爷们儿,她担心自己离开后,家里会乱得一塌糊涂,家里的三位男丁更是吃不上饭。所以,临走之前,万分担心和不舍,拉着老公和儿子仔细地嘱咐。
然而,正焕的妈妈离开后,家里的三位老爷们儿像是野马找到了草原,不知道过得有多么轻松,多么自由,多么快乐。
终于可以脱得几乎一干二净躺在地板上,再也不用穿袜子,看电视可以用脚趾头换台,吃饭可以尽情地用白糖拦米饭,吃零食可以掉得到处都是……再也没有平时的唠叨在耳边。
正享受着自由自在生活的三人,突然得知妈妈提前回来后,像装了电脑程序一样,把家里恢复成为了之前的模样,干净利索,一切井然有序。
妈妈走进家门,发现家里整整齐齐,与自己想像的乱七八糟的画面太不一样。走到冰箱查看之前的剩菜都已经吃完了,煤饼也依然燃烧着。她不甘心地问道,下雨了,衣服应该都没有收吧?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哥哥收到好衣柜了。
正焕的爸爸说,你看吧,你不在,我们也一点没有不方便呢,说过我们会过得好好的。
失落的妈妈,饭都吃不下了,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三人很疑惑,自己做得这么好,妈妈应该高兴,可为什么依然不开心呢?
后来正焕的朋友告诉他,因为妈妈不家,而你们依然过得很好。
于是,正焕回到家里故意制造各种麻烦,烫红哥哥的手,打翻煤饼,故意找不到内裤,然后大声地请求妈妈来帮助。妈妈像往常一样,一脸嫌弃,却很简单地念叨:没有我你们怎么活呀,什么都做不好。
可是,妈妈就这样高兴了起来。
就像台词里说的那样:到了可以安慰妈妈的年纪,真不好意思开口说,谢谢妈妈,我爱你。现在想让妈妈高兴的话,就说,我现在需要妈妈,就这一句话就足够了。
6
在更晚之前,
表白心声。
从小失去母亲的阿泽,一直都很内向,沉默寡言。爸爸和他一样,两人之间很少交流。
圣诞节来临时,因为比赛,阿泽不能陪爸爸过生日,于是决定给爸爸买一份礼物,最终后却鬼使神差地买了一双粉色手套。
第一次送爸爸生日礼物,祝爸爸生日快乐。两个男人之间的含蓄而深沉的温情,让人心疼又心酸。
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阿泽的爸爸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被问到阿泽的胎梦和生辰时,才意识到自己居然不记得这些关于儿子的信息。
作为阿泽的爸爸,尽管他已经做得足够好,一人分饰两角,将阿泽养育成人,一直默默地付出。下雨天为了不打扰下棋的阿泽,一个人在棋院外面等待儿子结束;在家里担心影响儿子,从来都将电视的声音调到最低,尽管儿子带着耳机;每天早上给阿泽做热乎乎地饭吃……但在意识到自己不记得关于儿子的那些信息时,内心依然充满了内疚。
一向都沉默寡言的父子两人,从来都不曾向对方表露过自己内心那份关于对方的感情。
采访的时候,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之下,爸爸终于在镜头面前说出了一句:我爱你,儿子。
非常有心的记者把这盘录像单独剪辑寄给了阿泽,父子两人之间的爱,通过这种方式总算了有了一次赤裸裸地表达。
剧中台词说:时间会给你带来遗憾。爱一个人,就说出口吧,在忙碌的这个瞬间,在变成遗憾之前说出口。或许时间给我们最大的礼物,是爱过的记忆。所以,在更晚之前,战胜羞涩,表白心声,向心爱的他。
我想,我们都应该这么做吧,趁着一切还不晚。
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的共鸣,很多画面总能让人感动不已,比如宝拉的妈妈放弃自己的尊严,祈求女儿不被带到警察局;善英的母亲,借口来看生病的儿子来到首尔,其实是想查看女儿过得好不好,毕竟不管我们多大年纪,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他们的孩子。
如果说用几个字来形容这部剧,我想,真、善、美这三个字再贴切不过。
真实的生活写照,善良的人性表达以及美丽的青春再现,任何一处都让人仿佛身在其中,这或许是让我感动的原因,因为总会看到父母、家人和自己。
-作者-小豌豆,LinkedIn中国专栏作家,简书推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