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利红
在我所有的听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一节农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圆圆的沙粒》。
当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们角色扮演小沙粒的同伴参加议论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小沙粒,没有人跟你玩,你不孤单吗?”
“小沙粒,里面那么黑,没有妈妈,你不害怕吗?”
“小沙粒,你不怕错过美好的童年吗?”
……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回答谈不上妙语连珠,但其中不乏精彩之语,且人人自告奋勇,个个神采飞扬更是出乎意料。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一个问题在其他班级,回答者也许寥寥,也许千篇一律。
在解读“坦然”“猛然”等关键词时,学生们都能理解得很到位。在补白课文中另一处省略号时,学生们同样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课堂充满了生趣。
整节课,老师表现得也很精彩,不过学生们的光芒似乎已经把老师的光芒遮住了。
这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
好课不是老师“演”得有多好,而是学生“唱”得有多好。
一节好课的背后,不仅在于老师多么辛苦多么工整地写了多么详细的教案,也不仅在于老师翻阅了多少相关的资料。也就是说不仅在于老师准备了多少,还应当在于学生准备了多少。
一节好课的背后,一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一定是长期思维训练的结果。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习惯,再优秀的老师再怎么循循善诱,都不免遭学生不客气地冷场。所以,一节优质课,常常是学生换了,效果也换了。
记得有一次听名师送课,这位名师在甲班就得心应手,让学生讨论,学生们就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到了乙班,学生们就同一个问题,大眼瞪小眼,不知从哪里说起,讨论不起来。
课下我和这位三年级语文老师进行了交流。果然不出所料,这位老师平时最注重学生读书了。她鼓励学生每天读书,组织学生每天交流心得收获,并且在班里还开展了评选“小小读书人”的活动。学生们书读得多了,课堂上自然文思泉涌。
好的语文课的背后,是读书的力量,功夫在课堂之外。
人们常说读书好,我也深信不疑,但是今天在这节课中,让我这么真实地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读书的力量,还是让我惊叹了一把。
贫寒更需读书,富贵不忘稼穑。读书是一种低成本的投入,正好适合穷人家的孩子。
在那些贫困的,偏远的农村小学,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们站在县里,市里的孩子中间而毫不逊色呢?答案是:读书。
让孩子们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也是师爱的最好注脚。
书读得多了,作为营养,流淌在血液里,可以丰富头脑,滋润身心,不至于使自己面目可憎。
读书是慢功夫,就像烤地瓜一样,小火慢工。读书见效慢,在短时间内也许根本就没有效果。就像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读书是“治本”的,所以急不得。
有一段话很有道理: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小学阶段是读书的最好阶段。小学的作业量最少,时间最宽裕,压力最小,正是读书的黄金时代。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来!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大量地读书吧,那将是他们人生中一笔不小的财富。
作者单位:河南省获嘉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