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下桃花仙

01

今天写写唐寅。

唐寅,是谁?


图片来自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是他吗?

不,不是他。

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家喻户晓,借着这部电影,唐寅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年少成名、意气风发、美人相伴,在电影里活成了理想的模样。

但是,我今天写的不是这样的唐寅。

我要写的,是历史那个真实活过的人。

他活在500多年前,历经人世苦难,经历怀才不遇,丧父、丧母、丧妻、丧子,一个人孤独老去、挣扎着离开人世的唐寅。

写唐寅,初衷很简单。

或许是因为今天出门时,这个名字突然就出现在脑海里,冥冥之中,我相信有定数。

所以,今天,我想让大家认识历史真实的唐寅。

谈唐寅,不得不提有名的科场案。

唐寅,是年少成才的那种人。

自幼天资聪颖,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籍,16岁轻松考取乡试第一,程敏政非常赏识他。

而程敏政是何人?这并不重要,大家只要知道的是,程敏政,是唐寅当年进京参加会试的主考官之一。

之后,唐寅进京会试,在路上,又结识了第三人,徐经——这3个人,是影响唐寅一生的科场案的,主要人物。

徐经是个富二代,有钱无才,所以喜欢和读书人结交,徐经主动解决了唐寅进京赶考路上的衣食住行花销,两个人,就这么一路随行。

03

当年的科考结束后,唐寅还在做着金榜题名的梦,还曾在公开场合放言:这次科考,我必是今科会元。

关键是,这个时候,还并没有放榜。

就在放榜之前,有人检举徐经和唐寅从程敏政买过考题,而当年作为主考官之一的程敏政,出的题目最后也确实只有两个人答出了题目,这两个人,一个是唐寅,一个就是徐经。

而更巧的是,徐经,确实向程敏政的家人买过考题。

一切的巧合下,唐寅究竟有没有参与已经不重要了,他被认定参与科场案,锒铛入狱,并断送了仕途。

人生就是这么意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天堂?还是地狱。

04

年少成名,惊艳乡众。

被誉为四大才子,声名远播,人人称赞。

这些,是唐寅,也只是以前。

出狱后,唐寅回乡了。

这次科考,唐寅是带着自负去的,但是是带着羞耻的烙印回来的。

所谓站的有多高,跌起来就有多惨,而群众,向来是不介意向这样的人,多踩几脚,来获得精神快感的。

这个时候的唐寅,突然跌到谷底,他没办法再站起来。

他选择放纵自己。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饮酒作乐,纵情声色,颓然自放。

大家也知道,他写的那首有名的《桃花庵歌》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自己,真的看穿了吗?

我认为没有。

人生高开低走,每次午夜梦回,都是年少轻狂时恣意张扬,而梦醒是无边无尽的绝望,世人的嘲笑,和垂垂老矣的自己。

太难看穿。

他看不穿。

05

公元1524年,50多岁的唐寅,带着无数才华,和一生落寞,写了最后的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防?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唐寅的一生是个悲剧,在晚年,他的诗词里,慢慢看出了豁达。

而很多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但是年少轻狂有错吗?或许没有错,或许他只是运气不好,那个时间点,那个性格,造就了这样的一生,留给后人无数的唏嘘。

所以我再看唐伯虎点秋香,即使电影里唐伯虎嬉笑怒骂,我记住的仍旧是那个孤独老去的人。

这才是真实的他,身负才华,但是遭遇不幸,一生坎坷。

唐寅提到过,他不希望我们透过他的生平来看待他。

或许,他想表达的是他的无奈。

但是无论如何,他的画作,为我们留下了无穷的财富,也让我们一直记着这样一位前人。

希望他最后,真的在另一个世界遇到了桃花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