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会议在胡红梅校长母子的演讲中匆匆结束。超大的容量,满满的会议,大脑跟着飞速运转,短时间内填充了大量的文字、声音和思想在头脑里,回家后依然沉浸在会议的余温中,迫不及待地读完了《柳林风声》。加上会议期间时间安排不当,休息不够,一直头疼了两天。
沉下心来,细细数算几天来的收获。
不得不说,我被台上台下大家对文学和教育的激情深深地感染,大家在亲近母语的带动下踏上了儿童文学教育之路,从最初的“日有所诵”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到每年的亲近母语论坛,以及在这个平台的支撑下辐射出去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响应,现在已然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老先生的开场致辞依然那么酣畅淋漓,激情满怀,有极大的感染力,在他的讲演中,自己仿佛置身于诗意的海洋,文学的海洋,连呼吸都多了一分文学的气息,正如梅老说的“文学是多么好”!
名师课堂中蒋军晶、张学青、周益民等老师的风采让人赞叹,如行云流水,炉火纯青,一切又是那么自然,那么接地气。专家教授的讲解有大格局,也有小处入手的精巧,可以把世界的源起概述一遍,也能把深奥难懂的孔子的文章聊成现代网络版,让人捧腹大笑,赞不绝口。
儿童作家程玮介绍翻译《本和安娜》这本书的经历,让人觉得那么感人至深。在一堆文人、教授、名师和作家的眼前,不知不觉自己也有了创作的冲动,忍不住随手写几行不成诗的小诗,恨不得自己也开始写书,想到钱钟书的话:“年轻人往往将创作冲动误以为是创作才华”,我就打住了胡思乱想,还是静下心来读书吧。老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想来这也不是出路啊,梅老说“经典是有限的”,但愿我能以有涯的人生,读更多的书籍,给人生“染一点红,涂一点蓝”,也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文学体验。
在会议过程中深感自己知识的浅薄和匮乏,人到中年,那种对知识和书籍的渴求是真切的,有种想让自己的生命乃至灵魂更加丰盈的迫切感,希望自己成为“有趣的灵魂”。
这次的会议主题是“如何走进更深入的阅读”,大家在研讨会中讨论了分级阅读的前景、困境也方向,似乎没有讨论出多少结果,却是开放的,让人跟着有批判性的思考和了解。亲近母语平台正在推出分级阅读产品,还有“亲读会”等线上课程,如“小步读书”,“老付拆书”的介绍,让我了解到目前的小语界的动向,正如之前跟高翔老师交流时提到的“猫博士”袁坚的“拆书”课,看来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我们之前的思考和摸索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让整本书的教学,儿童文学的教育如何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和有效而已。
胡红梅校长作为妈妈带着10岁的儿子同台演讲,介绍自己的十年来的育儿干货,如何一步步带着孩子读书,背诵,写作中使一个10岁的男孩子能写出洋洋洒洒千言的古文评价李白,评论时事,而且已经有几十万字的著作了。她提到的自己育儿的方法毫无保留,但是却难以复制,因为她和儿子对时间的规划,严格执行,以及极强的自制、自律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正向一句很俗气的歌词中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样,看到成功的背后是怎样的付出时,我想很多人会望而却步的。但愿这样的成功案例能带给我们一点启发,一点动力,一点感动。
当然,研讨会中让我们不经思考,对于深入阅读,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在会场情不自禁地梳理了一下:
1. 人物特点:可以用各种方式带着孩子分析、讨论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学会品读、赏析人物。
2. 有趣的情节:书中的关键情节、重要情节的梳理,可以作为精读文本来进行。使学生学会抓住故事的重点章节和情节,会对故事有敏感性。比如,《奇迹男孩》中的《瘟疫》一章,我们就在班里尝试讨论,精读过这一章。
3. 共鸣与连结(勾连生活):在英文书籍的阅读策略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策略是making connections,即建立联结,在亲近母语的会议中有的老师称之为“勾连生活”,在蒋军晶的书籍中也提到过“联结”,一般有以下三种联结:
text-to-text:当下所读文本与别的文本或书籍之间的联结。
text-to-self:所读的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的联结和共鸣。
text-to-world:文字所描述的事情与现实世界上的事情的关联。
我觉得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让孩子学会有联结意识,产生感情的共鸣,并且与其他的文本以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结。
4. 写作手法:如象征,白描,侧面描写等写作技巧的欣赏和探讨,以及模仿写作。如《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中的“知更鸟”是贯穿始终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代表,这个意象在书中虽然所占篇幅不多,却多次出现,并且清楚的点明主题,细想之下才能明白知更鸟所代表的含义。
5. 主题的解读:一本书中常常有不止一个主题,学生读书不应该只停留在字面上,故事的情节上,而应该清楚而敏感的捕捉到主题,体会其中的多元化。比如,我们在读的《奇迹男孩》中的主题有成长,善良、友情、家庭等多个方面的涉及。
6. 摘抄:观点,精美词句,名言警句。关于摘抄的问题,我最近尝试带着孩子手把手地学习摘抄,因为如果只是笼统的告诉他们摘抄好词好句,孩子会觉得茫然,特别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带着学生来做。最近,我们在课堂上会一起阅读《奇迹男孩》重要章节,学生们交流自己选出的重要词句,还有有深意的句子或者名言警句,并且说明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品读,摘抄。
7. 写作上的启发与模仿:续写,仿写,读后感等。同样的情况,读后感也不是孩子天生就会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先探讨,然后立即动笔写,并且阅读交流,给孩子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和交流。
8. 借助英文网站上的对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这个方面特别适合在阅读外国的儿童书籍,因此在给学生选择必读书目的时候,我会中外书籍搭配起来,既要有中文作家原汁原味的精妙的文字,也要有外国儿童文学的新意和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等。
9. 充分利用国内前沿的教育平台,比如亲近母语的平台等。这也是本次会议很有意义的一点,更多的关注到国内的各家前沿的教育专家和平台,如蔡朝阳,郭初阳等。回来后,我就买了郭初阳创办的“悦读馆”中的小说课程,可以跟着课程中一线的专家、老师学习他们对于儿童文学的解读,包括王崧舟,蔡朝阳,张学青,郭初阳等十几位名师的课程。
不论如何,对于整本书的阅读,以及儿童文学的教学还需要我们实际行动起来,不能等完全弄明白再去做。我和董老师在探究如何从一本本的书籍开始切入,学习拆解、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目前在研究的是《奇迹男孩》的教学设计,计划用一个阶段的课程来设计,不仅是导读课和总结课,还有重要的过程中的引导课,两三个老师一起设计一本书,这样可以作为范本,彼此补充、修改、更新,供别的老师使用,并且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地出现更多的思考,比如是否可以用整本书阅读在部分意义上取代教科书的内容,因为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课本的内容显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语文深度学习以及文学熏陶的需要,而如何去做,却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的事情。
回来后,很快就读完了《柳林风声》,在书中再次读到研究课中老师提到的主题“召唤”,我似乎有一种更深的体会。对写作,对文学的那种着迷应该也算是一种“召唤”吧!在这次的研讨课中,看到各位名师、专家、作家们的旁征博引,出口成章,真是羡慕不已。忍不住列了一个会中提到的书单,打算一一读来。
《一个孩子向前走》惠特曼
《世界史》易中天
《淘气包埃米尔》林格伦(《长袜子皮皮》作者)
《埃米尔擒贼记》(德)凯斯特纳
《柳林风声》格雷厄姆
《铁路边的孩子》(英)内斯比特
《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青蛙和蟾蜍》
《绿野仙踪》
《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
《午夜动物园》(澳)索尼娅·哈特奈特
《十一个小红帽》林世仁
《给孩子的科幻》刘慈欣选编
《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意]保拉·马斯特罗科拉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德)迪米特尔·茵可夫
《带弓箭的小孩子》程玮
《来自异国的孩子》程玮
《少女的红发卡》程玮
《学校的骄傲》程玮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到的1001本童书》朱莉娅·埃克谢尔
《洋葱头历险记》贾尼罗大里
《电话里的童话》贾尼罗大里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成为母亲》[英]蕾切尔·卡斯克
论坛会议期间自己的小创作,写给两个女儿:
忘了这样做
我忘了给你们录下故事,
忘了在电话里给你们讲故事,
正如贾尼罗大里
忘了给你们看我住的房间,
我开会的大剧院
和那小花的一抹鹅黄
我怎么会忘记
我竟然没有想打
我这样一个笨笨的妈妈
4.14.19
我和奶奶开饭店
妈妈要出差,
叫来了奶奶
我最爱奶奶
来跟我一起开饭店。
奶奶,你想要点什么?
黄焖鸡和排骨米饭!
好的,要不要加辣椒,
还有蛋糕?
要蛋糕,也要面包!
(未完)
4.13.19
花一朵
我爱这花一朵
鹅黄 淡淡 又层层
轻轻
将你捧在手中
久久
把你珍藏
静静
携你去到远方
带到
两个宝贝的心上
4.14.19 南京地铁上
(这几首小诗写给两个女儿,老大读到最后一句竟然泪目了。)
附录:《开学致辞》是梅子涵在演讲中提到的《埃米尔擒贼记》的作者凯斯特纳的一篇著名的演讲,谨以此文提醒自己,愿与君共勉。
开学致辞
凯斯特纳
亲爱的小朋友们:
现在你们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或按个子大小,坐在这里,第一次坐在这些坚硬的长板凳上。我希望这只是出于季节的原因,你们使我回想起那些茶褐色的、金黄色的、串起来去晾干的黄蘑菇,而不是像理所当然地那样回忆起那些幸运儿。你们中有的小朋友,好似坐在炉盖上,滑来滑去很不安定;有的像被胶粘住了似的,坐在位置上一动也不动;还有的在暗暗地吃吃发笑,而坐在第三排座位上的那个红头发小朋友,目光战战兢兢地凝视着黑板,他好像在观察那异常朦胧的未来。
教室的讲台不是皇帝的宝座!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们宽恕他就是,但不要相信他!相反的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的,那你们要爱戴他!还要说的一点是:老师不是魔术家,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会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
你们要关照对你们关照的人!
这听起来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有时做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在我的班上有个男孩,他的父亲是开鱼店的。可怜的小家伙叫伯劳厄,他的身上总散发着鱼腥味,每当他向屋角走去时,我们其他人马上感动一阵恶心。鱼腥味已粘到他的头发和衣服上,涮洗也无济于事。大家都躲开他。这并不是他本人有什么过错,但他被嘲笑,被孤立,独自坐在一角,好像得了鼠疫似的。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听到伯劳厄的名字时,我还觉得不大舒服。可见,要体谅人,有时是一件很难的事,并不是总能做到的,但必须不断这样做。
不要过分用功!
懒惰的人不应该听到这个忠告。这是针对那些勤奋学习的人说的,这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的各种作业并不是生活的唯一组成部分。人们应该善于学习,不要死用功。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我小时候曾想像牛一样的死用功,虽然我尽了最大努力,也没能做到。人的脑袋并不是身体的唯一器官。谁持相反意见的,就是在撒谎。谁相信这一谎言,那他通过各种考试之后,虽然成绩优异,但外表看起来身体已经累垮了,因此,必须经常跑步、做操、跳舞、唱歌,不然大脑袋填满了知识,却只是个残废人。
不要讥笑愚蠢的人!
他们不是出自本意想成为愚蠢的人,也不是生来供你们取乐的,不要殴打比你弱小的人!这一点无须做详细解释,如果谁对此还不明了,我是不想再跟他打什么交道的,可是我还想对他提出一点小小的警告。强中自有强中手,谁也不要以为没有比他更聪明、更强壮的人了。他还是小心点为好。比较起来他也是个弱者,一个真正的傻瓜。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
这些书不是在西奈山上产生的,甚至常常写得不明不白。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教科书从老的教科书抄来,老的教科书又从更老的教科书中抄来的。人说这是传统,可是,传统是另外一回事。例如今天的战争已经不是教科书中描绘的那样的战争,不再挥动长剑,不再使用闪亮发光的胸甲。对于这一点许多教科书里还没有足够的说明。你们也不要相信这种历史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人永远是好的,勇士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勇猛的!请你们不要信它,也不要学它,不然当你们今后踏上生活之路,会觉得特别惊讶的!
此刻你们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或按个子大小坐在这里,你们现在想回家吧,亲爱的小朋友,那就回家去吧!
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的话,请问问你们的父母!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不了解的话,请问问你们的孩子们!
埃里希·凯斯特纳
埃里希·凯斯特纳是德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29年,他的第一本儿童书在柏林的威廉出版社出版,这部名为《埃米尔擒贼记》(Emil und die Detektive)、由瓦尔特・特里尔插图的儿童小说立刻轰动世界,遂使凯斯特纳一举成为名扬国内外的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是西德战后的儿童文学之父。1957年获得德国重要的文学奖——毕希纳奖。1960年,他被授予安徒生奖,这是授予儿童文学作家的最高国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