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70后农村女孩。那个年代家里都很穷,从来没有看见过玩具长什么模样。
那时候我们女孩子玩什么呢?我记得当时最喜欢玩的是踢鸡毛毽子。
鸡毛毽子也是自己动手做。我母亲是裁缝,我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会了拿针线。
做鸡毛毽子需要古铜钱和几块碎布,还有公鸡尾巴上非常漂亮的羽毛。
那时我家没有养公鸡,所以每当看见邻居家的公鸡尾巴上好看的羽毛时,我就非常渴望。
巴不得他们今晚就杀了这只公鸡,然后我就去讨要羽毛回家做毽子。
看见婆婆家里抽屉里有几枚铜钱,我便整体围着婆婆转,苦苦哀求了好几天,婆婆终于给了我两枚。
那时的铜钱比现在一元的硬币大一圈,颜色是古铜色,外表光滑油亮,掂在手里重重的感觉。
做毽子就需要这种厚重感,如果铜钱太轻了毽子就轻飘飘的,踢向空中就不能垂直的落下。
记得我上一年级后,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和我关系很好,她就把家里的公鸡羽毛拿来送给我。
我当时非常开心。当天晚上回家在煤油灯下,一个人变专专心心的缝我的毽子。
缝制的过程现在都还记得。我从母亲针线筐里找来几块碎布,把这些碎步大大小小的叠成很多层。
根据布的厚薄程度决定层数,如果厚的布一般两三层就够了,如果薄的布需要四五层。铜钱放在中间。
针就绕着铜钱圆形的边一针一针缝,针脚可以适当稀一些,一圈缝完后铜钱就被包裹在布中间,再也看不见铜钱的影子了。
这时候碎步上面就可以看见一圈圆圆的针脚印。用手掂量反复观察,如果铜钱在里面不松不紧,圆圈又缝制得特别好看,那么就再开始缝第二圈。
为什么要缝两圈呢?因为这样缝毽子才结实。毽子不是摆设,它是需要被我们踢来踢去的,如果缝得不牢实它踢不了几天坏了。
两圈线缝完了,就把公鸡的羽毛一根一根缝在铜钱中间的四方形孔中。放羽毛的时候需要把弯弯的一面放在外面,一个毽子一般需要十根左右羽毛就行。
羽毛太多了铜钱孔会装不下,并且不好踢,会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羽毛太少了影响美观,踢起来还是不舒服。
所以,羽毛不多不少,并且均匀摆放一圈,然后每一根线头必须扎紧。这样缝出来的毽子使用寿命会更长。
因为羽毛长短不一,还需要用简单修剪羽毛的底部。当全部羽毛都缝完后,就把羽毛全部竖立在中央。
然后继续用缝制的线一圈一圈从羽毛根部缠绕。直到把一束羽毛直直的立在铜钱中央。
然后在手里再次反复掂量,从外观仔细观察自己觉得很满意。那么这个鸡毛毽子就算大功告成。
最后,用剪刀把铜钱边沿两道线以外多余的布慢慢剪掉。这个时候也需要非常细心,一般线痕外面留一颗米的距离即可。
边太宽了外观不好看也不适用,太窄了会掉线。
第二天我把自己亲手缝制的毽子拿到学校去和同学们一起玩,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缝毽子的年龄已经过去了近四十年,但是当时自己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认真专注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有些减退,但是童年时代那些欢乐幸福的趣事却如此记忆犹新。
难怪老人们会说现在的事情记不住 ,几十年前的事却还记得,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看来真的是岁月不饶人啊!
齐帆齐微课
齐帆齐2021年度读书写作营打卡
第48篇: 1231字
累积字数: 649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