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愿你成为一个终身热爱学习的普通人!

保有对知识的热爱与探索才是终身需要追求的财富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

很多父母的焦虑就是来自于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在不就的将来会是一个普通人。即使自己很普通,却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一、对自我的接纳是好好养育孩子的第一步

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到我们都忘记孩子是怎么一点一点长大的,也特别考验父母的耐心,因为这是一个延迟满足的过程,而人们大都喜欢获得即时满足。

我们要等待十几年才能看到孩子长大,才能过去验证自己的教育到底对不对,才能去界定自己的孩子到底怎么样。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焦虑和挑剔,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我们不接纳自己的普通,一直活在几十年前父母对我们的苛待中。

我们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接受孩子的不优秀、没天赋、很普通。

所以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也是自我救赎的历程。

与小时候的自己和解,与现在这个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才是我们好好养育下一代的第一步。

二、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特别不爱听我妈妈在我耳边念叨我学习的事情,但是几十年之后我居然也成为了那个曾经让自己讨厌的人。

女儿上小学之后,我也会不由自主的拿她去跟别的孩子比较,觉得她不够聪明、做事拖拉、还特别贪玩,却忽略了孩子的很多优点。

当我换个思维去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走出来了,她不够聪明,但是学习努力,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她做事拖拉,但是只要开始做事,就会非常认真,做到极致,从来不会因为辛苦而偷懒;她特别贪玩,但是她每天都很快乐,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当我看到这些以后,就不再跟自己较劲也不再去责怪孩子。

相对于分数,我更希望她是健康快乐的,即使她不那么优秀。

如果她有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态,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遇到挫折、不公、失败之后还能保有努力向上的姿态就够了,不必苛求太多,毕竟很多事情我们自己也做不到。

成为一个普通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没有热情,对自我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期待。相比于一个优秀但是不快乐的孩子,我宁愿我的孩子普通但总能感觉到生活中的幸福与惊喜。

如果她不是那种分数型的孩子,那我希望她对求知保有终身的热情,并且成为一个成长型的人。

所以现在每次孩子爸爸不耐烦苛责孩子的时候,我都会问他“未来你是想要一个积极阳光热爱生活的普通孩子,还是想要一个优秀但是不爱你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或是一些我们认为不好的习惯,去肆意的破坏亲自关系是得不偿失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