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们这个词,是我们这个地方对已婚妇女的称呼。
第一次听到娘们这个词,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天生丽致的姑娘。想想确实是这样:自己脸色发黄,头发随手扎一下,身上的衣服还有点污渍,身边又拉着孩子,别人怎么称呼你呢?
白天,在一家公司的仓库上班,美其名曰:仓库管理,实际上大部分忙的时间都得干打包的活儿;晚上,我们一家人都坐在沙发上看着动画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我的手里还织着孩子的毛衣毛裤。天天都是三点一线:家一一幼儿园一一单位。
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
时间来到了2014年的下半年,我有幸参加一次聚会。在这次聚会上我看到她们穿着漂亮的裙装,化着简单的彩妆,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曾经的我希望自己当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然而是自打我出校门以来,昔日的梦想离我越来越远。
听听很是感动,想想又很激动......
那次聚会我仅仅停留在想,不过我买了老师推荐的书《断舍离》。书中讲你在占有物质的同时,物质也在占有着我们,它会把我们拉到过去。看完后我开始看看家里各个角落。
一 衣柜
看我家的衣柜:儿子刚出生时的棉袄棉裤,我怀孕时穿的袄,以及我生孩子之前的现在已经穿不了的,婆婆留给我的毛衣开衫.......有些衣服我可能不会再穿了,有些衣服嫌不好看一直没穿过的,这些估计我现在以及将来都不会穿。
我留着这些在衣柜里做什么呢?一种恋想,一种激励。
如果我想像台上的姐姐一样有那样的状态,这些衣服肯定是不适合的。我究竟想要个怎样的自己呢?我暂时还没有找到答案,我只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给自己准备了两个蛇皮袋子(50斤米的):一个放在阳台上,一个放在门口。阳台上的袋子用来装怕扔了可惜的和可能还会穿的;门口的装马上就扔的。对于小了的,以后不会穿的,过时的等等都放在门口的袋子里了。
扔的过程也是非常纠结的:总是觉得这衣服还能穿,那件粉色的套装是结婚回门穿的,好像每一件都难舍难分。最后阳台袋子里的衣服根本就没有拿出来过。当我真正把这些都送到垃圾箱的时候身上竟然有一种轻松感。
扔是扔了,我如何再添置新衣服呢?
以前买衣服时我总是想着我这个也缺,那个也缺,唯独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我想像着那个台上的是我。大胆的设想:我能不能按照未来知性柔美的样子去配置当下的衣橱?我去当地的高档商场,我知道我暂时买不起,但可以激励激励我。
二 电视机
孩子上了小学我们家的电视机开的次数越来越少,除了是个摆设外并没有发挥作用。我想做给孩子做个榜样,我想天天看会儿书,相信一年之后我肯定是有收获的。
收费品的大哥过来看看给了30元把电视机抱走了。
三 锅具
老公的单位有时会发一些锅具,这些东西回来后往往被我放在橱柜的上面。总是想着等着把现在的东西用坏了再用新的,精美的餐具被收起来,手上用的餐具却是八年前购买的。
难道是自己不配用那些精美的物品吗?
物以致用,让物品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同样的观念我把家里的打蛋器小烤箱都送给了有需要的人。我在单位说了一次这样的断舍离,他们都说我是败家,听到这句话我知道我的想法他们理解不了,我决心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状态了。.
这些东西不是一年内扔完的,大约有三年的时间。断舍离的习惯我一直保持着。
许多的事情,许多的执着,许多的自我设限,许多的选择,成就了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