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没有买微单之前,我一直觉得要拍出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器材,哪怕是用手机拍摄也需要所谓的名牌机子或对手机像素高低有一定的要求。但后来这种看法随着我渐渐接触摄影圈而改变,甚至觉得当初这个想法有些可笑。
我其实就是一个摄影小白,哪怕已经关注摄影一年多,但我对光圈,感光度,景深等专业名词的理解依旧不透彻,很多情况下还是用相机的自动模式。光圈优先算是稍微用得次数多一点的,因为该模式很适合用于拍微距,我依旧记得第一次拍出主体突出,背景模糊的照片时那种兴奋的心情,那时我还傲娇得觉得专业的器材拍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实际上我的微单也不过是很普通的,甚至连入门级别的相机都算不上)。拙作如下:
而后来有一次心血来潮,拿出手机进行拍摄时,发现也能拍出类似的效果,瞬间觉得自己无知到无地自容,更羞于跟朋友说自己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以下为华为手机拍摄的效果:
其实对比之下还是能感觉得出差别所在的,专业的摄影器材拍出的画质更加细腻一些,所提供的创作空间也更多,当然如果手机上装上一些图片后期处理的软件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许对摄影是出于由心的喜爱,后面无论是用微单还是用手机,我都希望能拍出一些“别人眼中”专业的相片,于是我开始学习构图,调色等各种小技巧,开始模仿那些自己看来还不错的作品,比如我开始关注一些比较文艺范的图片后期处理,这些往往会把图片调得偏向日系风,然后附上一些煽情的文案(文案来源于网络)…
拍到上面这组略带“小情绪”的照片的时候,我一度庆幸以后的文章不怕没插图了,我可以自己去拍,然后再简单处理。但没多久,这种感觉就被越来越大的自我怀疑感给否定了。
首先,这种风格并不新颖,也不是你所创,有何好庆幸的;
其次,我写的东西很多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记录,而这类感慨中略带矫情的图片并不适合写实类的文章;
最后,也是我感觉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作品不动人,没有故事感。
前几天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了我一个小问题让我很是触动,她说她请了一位专业的摄影师来拍摄产品,然后她自己用手机也拍了一组产品照,后面很多人对两组产品照进行了对比,大部分人都感觉面试官拍的更好,这是为什么呢?
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好想明白了什么,每个人的生活圈不一样,对产品的理解也不一样,有的人把拍照的对象当做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好朋友,而有的人只是单纯地定格,复制一份富有色彩的画面而已。
后来我问自己,如果先撇开摄影器材不说,那什么才是富有感情的照片,如何才能拍出有故事感的作品?
打开朋友圈,你会发现其实很配图都是大家随手一拍,也许只是上班路上塞车的情景,或是午饭时丰盛的餐点,或是健身打卡…没有刻意去追求构图,色彩搭配等,每个人都乐于去抓拍现实生活的瞬间,表达自己对真实生活的理解。
也许有人会问,“按照你这么说,那我们每个人拍出的生活照片都是有故事感的啦?”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这组照片:
这是内蒙古严酷的冬天。此时的 气温已逼近零下二十度,寒风裹狭着雪花从各个方向永不停歇地吹刮着,我完全没法说服自己下车拍照。直到我看到不远处策马奔驰的内蒙古牧马人,不断挥舞着他 的皮鞭,向我狂奔而来。我迅速拿起相机,抓住了这一幕——清晨的薄雾中,勇敢的骑士踏雪出征。
我于下午五点三十分抵达我在瓦 拉纳西的住处。我下意识地爬了七层阶梯到屋顶(这里正好是周遭的至高点)去欣赏恒河的日出。太阳缓缓升起,我的视线落到右手边的阳台,我惊讶得目瞪口呆。 照片中是一幅家庭景象——母亲、父亲、子女、兄弟姐妹还有狗都睡在屋顶上。此时是瓦拉纳西的盛夏,没有的空调的夜晚着实难以入眠,连饭桌都搬上来了。
同样是摄影,可有的照片就能给人一种震撼力,让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陷入深思……
朋友圈大部分的照片是有故事感没错,毕竟那一条条说说都是在讲述着每个人的经历,那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但你被感动了吗?
还是那句话,我现在只是一个摄影小白,但我喜欢摄影,我愿意去学所谓的拍摄技巧,愿意去尝试拍摄有动人故事的照片,无论是用专业的摄影器材还是手机自带的相机,用心去感受所拍对象的特点,用图像去表达你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情感故事。
你的照片在述说着怎样一个故事?可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