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④哉!吾从⑤周。”
①监:一种解释为“视”,一种解释为“鉴”,两种解释完全相反,但结论却是一致。我认为应该按结论解释为参照,取长补短的意思。
②二代:这里指夏、商二代。
③郁郁:北宋邢昺(bǐng)疏:“郁郁,文章貌”,根据邢昺的意思应该是形容文章面貌的,但是并没有写出来文章是什么样貌,是好还是差。我认为这应该和“汤(shang)汤乎大河”中的“汤汤”是一样,“郁郁”是用来修饰“文”的感叹词或形容词。
④文:意思是西周初年的礼乐制度,可以引申为文化制度,或者是文明。
⑤从:服从,这里可以当认同、赞成讲。
孔子曾经说过:西周的制度参照夏商两代,借鉴好的去除差的,真是丰富完善、多姿多彩的文化制度啊,我赞成西周的制度。
说这句话,孔子应该是研究了夏商周三代的各项制度,宗法、鬼神、礼乐等等,做了详细比较后才说的。参见3.09。中华的文明根,目前根据考古学已经发掘出商朝的遗址,特别是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文字研究,使我们对商朝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商朝敬神,各种青铜器、甲骨文卜筮可以作为相关证据,敬神就喜欢用活人祭祀、活人陪葬等。这对活人来说是不仁爱的,周崇敬祖宗礼法,不再用活人敬神,主张爱人,正是孔子的观点,但还有一些活人陪葬的,后来有人主张用人俑陪葬,孔子也十分痛恨,骂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因此,孔子在分析了三代的制度后,感慨周礼是最好的。周礼并不是天然存在的,也是在借鉴夏商礼仪制度的基础上,去除不适宜的,融入更人性化,更加亲人的制度,使得华夏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完美无缺。
一个朝代,不管是依靠军事战争起家、还是依托经济发展取胜,最终能在历史中留下印迹的,也只有文化,而这个文化的积淀,渐渐形成了文明。我们了解古代,了解历史,主要是通过文字记载,文字-文章-文化-文明,以文惯之,中华文明几千年经久不息,正是“文郁郁”的结果。虽然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留给后代的是生产力的代表物品——原始时代的石器、玉器、骨器,奴隶时代的青铜器、陶器等,封建时代的铁器、瓷器、金器、漆器等——但这些静态的,无一不是“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体现。
强大的武力也许能获胜一时,但想要长久主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借鉴所有值得学习的优秀文化,融入并发展适合自我的文化,进而汇聚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