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接触最频繁的关键字:社群,人工智能,未来。
先说说社群。
社群简单认为就是一个群,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社群它要有社交关系链,不仅只是拉一个群而是基于一个点、需求和爱好将大家聚合在一起,我们认为这样的群它就是社群。
人类对社交的需求仅此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我们如此害怕孤单,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基于某种连接的同类”,而在我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同样急切地在虚拟世界寻找自己的同类,同样怕孤单,同样希望进入同类人的圈子。
今天所讨论的社群,更多意义上指的是微信被普遍用于通讯后所产生的“社群”,当然,我不排除未来有出现其他更好的通讯社交软件的可能性。
我们每个人微信里肯定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社群”,有吐槽,有发红包,有打卡,有技能学习或者资源共享,或者是基于某些身份标识、交易目的而存在的群体。
李笑来近期的文章提到,他在15年上半年得出几个结论:
1、貌似消失了的各种社群一定会卷土重来。
2、新生代的社群的数量肯定会超过上一代社群的数量。
3、新生代的社群,免费的将逐步被收费的超越。
4、以交易为核心的分享将逐步超越以信息为核心的分享。
5、可能成为社群壁垒的大抵上应该是收费与内容积累。
不得不说,他的预判绝大部分是对的,仅一年时间他所说的已经一步步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
于是,根据目前自己接触到的社群种类及运营情况,我尝试着进一步做出以下预判:
1、“鸡汤励志文”与“认知觉醒文”将各分杯羹:
鸡汤励志文一直是许多人排遣心理压力,短时间内获得动力的有力武器。在现代物质条件富足而精神匮乏的大环境下,鸡汤励志文不会没人看,除非“我们心里都没病”,否则绝大多数人终究还是会有需要“这碗汤”的时候。
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信息更新迭代,越来越多人“认知上觉醒”,他们想要抓住核心知识,走在时代前端,于是高质量信息交易或共享成各类社群及平台的收费主流,认知觉醒程度越高的人越愿意为这些“先人一步”的信息买单,用金钱换取“时间”,用“先人一步”的时间,换取实现更多的“未来价值”。这也许已经算不上预判,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已经在这么干。
2、大群进门,小群管理:
各种没有明确目的的大小社区将逐渐沉寂,取而代之的是同一目标或同类交易群体的聚集,大群成员打照面,再细分小群便于管理规制和行动交流。如果哪天你突然发现,你之前加的好多群人挺多的但没人说话,这时候你就要研究研究了,也许你只是被粗暴的领进门,说不定早就被开了小群的成员们甩开了八条街……
再来说说人工智能。
我想很多人真正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是源于机器人 AlphaGo与人类围棋冠军的对决。AlphaGo赢了比赛,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但同时也掀起了人工智能开发热潮。
人类智力与心智架构,按照最新的认知科学进展,可以划分为:
- 自主心智:1)进化模块:受进化习得,比如你看到蛇就害怕;2)内隐学习模块:比如你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长大后无需再学习;3)情绪模块:你拥有自己的主观体验,喜怒哀乐。
- 算法心智:传统智力测验测试的范畴,主要包括:1)信息处理速度;2)工作记忆;3) 执行功能等等。
- 反省心智:不仅知道工具理性,还拥有广义理性,明白什么是对是错,拥有了自己的良知。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在【智商算法】上表现出色,且其记忆力、执行力不因情绪、身体情况波动受影响,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也逐渐达到人类水准。
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技能得以数字化,通过建模,模拟现实训练,人工智能习得的技能增多,将越来越强大。
但人类独有的情绪模块,自我意识以及反省心智,将是人工智能短期内无法突破的难点。
未来各行业的基本走向,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大量简单的任务执行,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转向核心技能与管理控制,以及人工智能暂时无法替代的板块。
那么未来人类从事的行业就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1、心理学:
人类及人工智能作为研究主体和被研究主体,情绪、自我意识、心智是永不过时的研究对象。
2、计算机技术:
作为科技进步以及人工智能实现的核心技能,该行业在未来的需求及地位可想而知。
3、艺术及创造力相关行业:
人工智能替代大量的重复劳动,唯一无法取代的就是艺术及创造力。因此人类这两项技能的价值也将大大提升。
总结一下:
按目前情况来看,预计在未来发展中,鸡汤励志与知识觉醒并行,社群进一步集约化,大小群分工。
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大量的重复劳动,受制于情绪、自我意识及心智模块短期内难以突破,未来人类的核心行业将向心理学、计算机技术以及艺术创造类行业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