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额尔古纳河静静地流淌而过,它也没有想过要把左右两岸分割成两个不同的国度,从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的鄂温克人也没有想过,左岸会成为他们回不去的故土。

回不去也罢,右岸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鄂温克人一样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可是,日本人来了,他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就连鄂温克猎民交换生活用品的灰鼠皮都要克扣,使他们换来的物品越来越少,不仅如此,日本人还要让十四岁以上的男人下山受训。从那时候起,一切美好的东西似乎就迷了路。

我读《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得怅然若失,经过了历史变迁,鄂温克部族失去了很多,而我们这一整个社会,一整个人类好像失去的更多。书中的主人公不想失去她记忆里的一切,所以她坚持不下山,九十岁的鄂温克老人,在她的希楞柱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美好而苍凉的故事。

好几个关于山林里动物的故事,我是第一次听说,但我确信这是真的。达西训鹰,先饿着山鹰,还要用捆了草的兔肉来刮掉它肚子里的油腥,然后把山鹰的腿和翅膀捆上,放进摇车里疯狂地摇,这样鹰就彻底忘记了过去,再投喂它食物,就会服服帖帖地跟人生活在一起了。如果遇到了熊,一定不要顶风跑,如果你是个女人,在它面前露出乳房它就不会伤害你。书中提到的“堪达罕”,实际上是驼鹿,满语叫“犴达罕”,它长得像牛那么高大,你要是好奇它的模样,可以在网上找到图片的。

萨满是那么的神秘,可以召唤山神给人们治病。成为萨满之前会有异常的行为,比如吹一口气就能止血,比如赤脚在冰雪里跑得飞快却不会冻坏。成为萨满之后,可以预知人的遭遇,妮浩打一个寒颤,就知道有不好的事发生。日本人听说尼都萨满能给人治病,就要求把他腿上的伤立马治好,尼都萨满告诉他要牺牲他的战马作为代价。日本人本来是不相信的,但是老迈的尼都萨满跳起舞来那么轻灵,腰也直了,充满活力,而且舞蹈停止时,日本人腿上的伤痕真的不见了,他的战马也倒地没了气息。当日本人大喊:“神人,为日本效力吧!”尼都萨满把神衣、神鼓一件件扔掉,也倒下了。所以,我也相信这是真的。

这个部族里的人是那么的纯真善良。妮浩明知道救了别人就会牺牲自己的一个孩子,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去施救,即使是小偷。安道尔的妻子瓦霞不是一个好妻子,所有人都不喜欢她,可是有人为他们解除婚约时,安道尔却说,我把她放走了,她会去害别的人,我要看着她,不让她去害人。就连性格刁钻的伊芙琳,在临死之前还要用她“寡妇的吹气”来为小孩治疮伤。

安草儿第一次看电影,以为电影里的人是真的来了,第二天早早开始为他们忙活早饭。所有人都觉得他愚痴,可是优莲喜欢他,她说,这样的男人心肠好,心地纯洁,可以依靠一辈子。我还喜欢林克和达玛拉的爱情,“我”和拉吉达的爱情,鲁尼和妮浩爱情,他们的真挚与浪漫,在天地山林里,化作似水的柔情,化作“希楞柱里的风声”。

我喜欢这个部族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像董宇辉说的,驯鹿逐苔藓而栖,人们逐驯鹿而居。他们搬走的时候,垃圾都要填埋,暂时不用的东西就放到“靠老宝”,这是个仓库,森林里谁遇到了都可以取用里面的物资,即使还不上也不会有人怪罪。他们对森林取用有度,风葬选用的都是枯树,因此,他们不喜欢后来上山砍树的人,我也不喜欢。

都说下山居住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可是为什么下山居住之后,森林反而遭到了破坏呢?都说放下猎枪的猎民才是文明的猎民,可是猎民放下了猎枪,山上的动物为什么反而越来越少了呢?都说孩子要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可是为什么依莲娜读了大学,却既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也不能回归山里呢?

也许在社会发展中,总要牺牲掉一些东西,但人类是不是丢失了太多太多呢?

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没有时间畅快地沐浴一场春风,或是秋雨,甚至连夜空的星星都不曾抬头看看。我们连老祖宗留下的话都不会放在心上,更没有像鄂温克人对山神那样的敬畏与信仰。许多人不喜欢传统的风俗文化,现代的快餐式的文化又根本留不住,抖音的视频很容易火,火起来后却分分钟就过时,那根本算不得文化。甚至恋爱,我们都没有时间、精力或是欲望去深入了解一个人,去主动创造故事。从前那种人与人之间久别的思念之情,很难匹配到现代人的世界里,这一切都被物欲填充,而物欲永远填补不了精神的空虚。

究其原因,现代化的生活离自然太远了。我们也不想这么忙,可是不忙就赚不来钱,没有钱就无法生活,无法支撑那贫瘠的精神需求。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突然感觉人类很可怜,我们被卷入了一个充满套路和谎言的世界,一切都被背后的金钱利益所牵绊。如果你是个特别真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老实、愚钝,会有吃不完的亏,这种“亏”,绝对不是老祖宗说的“吃亏是福”的“亏”。如今,也不会有优莲那样的女孩把“愚钝”的安草儿看作是靠得住的好男人。

人类是向往自由的,但似乎今天我们一切努力都是在作茧自缚。所以,我们需要阅读,需要思考,需要《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样直击心灵的作品,帮我们拾起那些丢失的淳朴品质,帮我们找到来时的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