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有数不清的人在劝我买房。我是一个比较倔的人,在我不觉得该买的时候,不管谁来劝都没有用。
房子的本质是什么?大概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是谓“穴居”和“巢居”。而后生产力提升,人们开始建房,从竹石土木,到钢筋玻璃混凝土,但都没有偏离居住的属性。而今社会在此之上又附加无数内容:户籍、地位、圈子、艺术、安全、教育、商圈、医疗、交通,甚至丈母娘.....对购房者来说,房子不只是房子,而是一系列资源的整合。
仅此而已吗?不是的。房子的本质不是资产,也不是资源,而是工具,是手段。我们的痛苦之源本质也不是永无休止的房贷,而是上层剥削财富的行为,没有房子也还会有其他东西来发挥这项作用——只要披上让你无法拒绝的外衣,都能成为剥夺底层财富供养上层阶级的抽水机。
我们知道,所谓财富,是指所有具有货币价值、交换价值或经济效用的财产或资源,而财富的内核是其所包含的必要社会劳动力。我们通常习惯用钱来衡量财富,但其实人民币本身就是劳动力的一个化身而已。
打个比方,地产商雇佣2000个工人生产(盖房所需所有物料)盖100个房子,用时200天,平均每人每天工资200元,共计费用8000万;政府土拍费用一个亿,再加上地产商20%利润,这些房子要卖出2亿多,平均每个三室一厅要卖216万。
此时工人想要买房,则需支付64.8万首付,外加连续30年每月7025元的月供——所以他们永远买不起!可是,明明他们200天就能建起40座房子。只需20个200天,也就是11年,就一定能人人有房住,为何现在先掏出父母给的几十万积蓄,再预支30年青春却买不起了呢?
2000个工人的劳动价值8000万的薪酬,地产商再收取20%利润,国家凭借土地收取1亿的土地使用费,最后均摊在每一套房子上,由购房者共同分摊。地产商与国家并未给房子增值,却凭空拿走大半的财富。这颇有种当年地主守着永业田,雇佣长工种粮食,再把自己吃喝玩乐所有花销都折进米价里去,高价卖给长工吃的味道。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终究是叹的过早了。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提升何止千倍万倍,以前一年的劳动成果如今一天不到就能实现,那按常理大家岂不是可以劳作一天就获得当年平均劳作一年的产出,若如此何愁穿衣、吃饭和房子,人人都能积累大量暂时用不完的劳动成果,从此物质极大丰富,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了。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我们的劳动永远不会等价个人所得,劳动的成果被无数种花样层层剥削之后才会进入我们口袋,而这个剥削的工具,以前只是用单纯的税收:商税自周始,或五十税一、或三十税一,一二十以下,就被称为苛政猛于虎了。而今税收反倒成了其次,医疗、教育、养老、以及房地产一个比一个凶狠!一套房子就能抽取两代人的财富,让你还款30年只剩一个老破小,何其可怕。
就像驴子头前面挂着的萝卜,以前转一天磨一百斤面粉,可以换十根胡萝卜;现在地主家磨盘工艺改进了,生产力大幅提高,驴子转一天能磨一百吨面粉,凭此可换两根胡萝卜,两根白萝卜,两根紫萝卜,两根青箩卜,两根水萝卜,看着好像食谱大大丰富,综合起来还是只能勉强果腹。社会上99%的人与社会是否发展并无什么关系,终其一生,都是只能换三餐温饱而已。此中心酸不能多言。
再者:房子为什么会涨价?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元年,这一年4月,邓小平提出“出售公房,调整租金,提倡建议个人建房买房”的设想,第一次把房子定义为商品。1998年开始,房地产迎来第三轮大热潮和近几年持续的巅峰期,温州不仅有义乌、有皮革厂,还同样有闻名全国的炒房团,并拉开了长达二十年饕餮盛宴的序幕。
地产因何成为长牛?我问过很多人,也查过很多资料——从商品属性到市场供需关系,从资源配置到附加价值,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总而言之,就是他们认为房子的价值提升了,价格自然提升。可是,平心而论,对每个刚需个体而言房子的价值真的有增加吗?十年前买的房子和现在买的房子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价格却天差地别。我们知道,需求是涨价的根基。购买的人多,出售的房少,供需不平商品就会涨价。可是,买房真的是大家的真实需求吗?
平板电脑被炒成了考研必备,但五千年历史中没有平板的古人也不乏群星璀璨;手机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可是手机未出现之前也并未妨碍生活。这两者毕竟还是提高了生产力,可房子呢,济南动辄一两万块一平的地价,硬逼得平均工资不足五千的全城人都说有需求,何其过分?
很多人买房的需求真的不是他自己想拥有一套房子,而是不得不拥有房子,或者说是别人想要他拥有房子,买房的需求不过是被伪造出的一种概念,并将这种东西源源不断地、洗脑式地、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灌输给我们。我们不得不去买房而非租房:以便从农村人变成城里人,以便获得本地人的待遇,以便获得结婚的机会,以便获得周边的教育,以便享受便利的交通,以便符合某些政策的要求,以便摆脱某些舆论的胁迫......于是市场便出现了需求,也就刺激了买卖,也就发挥了房子作为市场经济的商品受供需关系影响的属性,从而推动价格不断提高。
我们不妨让思路再往上走一走。
在八十年代的人看来:如今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3000块)可以买一千斤大米,足够五口之家吃三个月,那岂不是一个人上班,一周工作三天,休息四天都能养活五口人,并且活得很好吗?
上层社会岂会允许如此!地主想凭借五百亩祖田啥也不干,每天有丫鬟捶腿,餐餐有鱼有肉,那就需要有五十个长工天天去种地,有三五个丫鬟天天来捶腿,而且还不能让他们吃饱了,也不能让他们自由了。士大夫牧民,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所以下层人口袋里永远不能放太多的钱,钱多了就会懒,影响社会总财富的创造;此外底层庶民都能够积累财富了,那不得冲击上层阶级,老爷还是老爷吗?简直“礼崩乐坏,天下不安,人臣篡逆,纲常失纪。”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著名地缘战略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帮助阶层固化。通过制造大批量的“奶嘴”产业,刺激人们的感官,消耗人们的时间,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也收缴人们的财富。如此长期以往,人们会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使底层人口永远沉沦于底层,老爷永远居于高位。
新的王朝想要安稳自然要有大家喜欢的特点,社会的进步更要有新的变化,那就允许以前苦哈哈干一辈子也挣不到钱的庶民们可以挣到钱,但他们的口袋只能作为中转:给他们创造更多的需求,比如服饰、比如美食、比如电子产品、比如车子、比如房子......可万一他们忍住欲望不买账怎么办?那就去教化:买的是正常人,拒绝买的归为异类,让他们的父母去劝他们听话,让他们的对象去劝说他们听话,让他们的丈母娘去劝说他们听话,让他们身边的一切人去劝说他们听话......
纵观五千年历史,任何阶级的跃升都并非勤劳苦干就能获得,你想多吃一块蛋糕就得有人少吃一块,唯一的途径只有掠夺。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归根到底仍摆脱不了兽性本质,而所有为人称道的美好品质都是统治者便于管理的工具罢了。
如此需求便有了,若还掏不完庶民们的钱包怎么办?那就涨价,加大掏钱的力度——从政策,到货币,到市场,到文化,到舆论,国家机器想要定义一件商品的价格,简直不要太容易。
我们所认为的一切房价应该涨的条件,其实都是虚妄的。那只是地主想要达成目的的装饰,从而聚集财富为其所用。地主终究要拿走驴子磨的全部面粉,并且在它屁股上抽两鞭子来提醒它别偷懒,驴子磨再多也会一无所有,只能换来吊命用的、以便明天继续赶工的十根萝卜,甚至还会想:我没吃到第十一根,肯定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吧。
那么,房子还会继续涨价吗?
这个问题长远来看对地主一点都不重要。
既然土地财政作为一个工具,本质是抽取广大人民的劳动成果,一条鞭子不好用了,再换一个就是。究竟是用房地产还是用股市,抑或用淡水,甚至是用呼吸的空气,无论名目多么繁复形式多么花哨,目的与效果都是一样的。
但短期来看,终究还是有意义的,因为驴子已经抽的太狠,身体虚弱且后继乏力了,多抽几鞭子压榨最后一点精力只会迎来明斯基时刻——驴子不堪重负躺在地上摆烂,更甚者,“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鞭子无法加重,却仍想要更多的面粉,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提升生产力,给石磨加上涡轮增压,生产力提高了,自然诸事顺遂。届时是再另选工具多一条抽血管道,又或是不断提高房价加大地产抽血力度都会顺理成章。毕竟几千年历史以来,国民从来都被驯化的如此温顺,只要有口饭吃就是大大的良民。行笔至此,我忽然觉得共产主义是如此可笑,生产力永远解决不了剥削的事实,因为总有人有实力有办法做老爷,草民永远是草,是滋养上层的肥料。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底层来说,世世代代都是挣扎在温饱线上拉磨的驴子,每天苦苦奔跑,努力抬头够到一根胡萝卜就满足得不行了,身后的金山银山是地主的,与他们并不相干。但是一身皮骨终究是有极限的,磨盘限制了现阶段生产的上限,两代人六个荷包也掏的干干净净了,鞭子虽重终究是跑不了更快了。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幸事。我们无法提供给房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剥削自此而止。这只是二十多年来一鞭重过一鞭的挞斥下微末的一缓:或者房价走入平缓,等待生产力提升继续加大剥削;或者发掘新的蓄水池换一种更隐蔽的抽血方式平复人民憎恶;或者如同日本步入失去的十年,房价崩,经济也崩,从此一起水深火热。
剥削永不停止,因为有人想躺着把肉吃了,就得有人去卖力养鸡鸭还吃不上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最后说说为什么不急着买房
第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我们当前真的需要一套房子,需要付出掏空六个钱包外加三十年卖身契的代价也不得不买吗?嘴是长在别人身上,鞭子却实实在在抽在自己身上,是不是真的需求,只有自己知道。
第二,既然已经明白房价涨价的原因和短时间不可能继续大涨的逻辑,现在买和过三五年买差别也不大了。盲目地一头扎进一个自己并不完全熟悉的领域,必然要吃大亏,何不多走走多看看?货比三家再买总是稳妥点。
第三,明斯基时刻虽然还远,但烂尾、抗贷、房地产暴雷事件层出不穷,天下苦期房久矣。为了让广大民众缓口气,不至于走向另一个极端,地主会不会不继续增加利好来稳民心?虽说早买早享受,但现在晚买已然可以享折扣了,比如利率......
第四,地主会不会换一个蓄水池来取代房地产?要知道当前房子所附带的一切属性,都是让大家不得不买的包装罢了,一旦换通道,商品都弃之不用,包装还能保值吗?把这份两代人的积累投向新的通道,享受刚刚进入本世纪时地产三次小高潮之初买房人的快乐不好吗?
晚买涨价造成损失的潜在风险已经大大降低,晚买获得潜在收益的概率已经大大提高。
到手房产贬值的潜在风险已经存在,抽水机替代品出现的可能也已经存在。
既如此,不要急,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