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长还在抱怨孩子不听话?
其实,都是家长不会跟孩子沟通流。
父母如何与孩子之间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呢?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文中,戴维给了我们三个小案例。
一
一次,戴维和他的朋友及朋友的儿子麦克斯在公园里玩。
麦克斯在金属栏杆上玩,自己一个人在栏杆中穿来穿去,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上爬,一会儿竖着走。身体很柔软,像个机灵的小猴子。
麦克斯每次爸爸的时候,都发现爸爸在注视着自己。而麦克斯也会说:“爸爸,你也来试试吧”。
然后,戴维的朋友就大声回答:“麦克斯,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很喜欢这样做。”
小麦克斯停下来,天真地看着爸爸说:“来嘛,很好玩的。”
麦克斯说这话,其实是在发出邀请,邀请爸爸一起玩耍。俩人一起来发展亲情、沟通交流。
有时,我在看书或看手机文章时,我家姑娘也会说:“妈妈别看书了,陪我画画吧,陪我读书吧,陪我出去玩吧。”
孩子发出的邀请,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一定要开心接受,别辜负孩子的邀请。想要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就必须注意倾听,留意孩子发出的信号。
二
一次礼拜天的上午,戴维在咖啡厅写文字的时候,注意到旁边坐了一对父母,还有他们十几岁的儿子。
父母的衣着整整齐齐,孩子呢头发乱蓬蓬的,上身旧T恤,下身牛仔裤。星期天的上午,很明显一家人要去教堂做礼拜。
戴维认为,这对父母把咖啡厅作为吃早餐的地方,很不错。对于青少年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孩子肯定愿意起床,愿意跟父母去教堂做礼拜。
这对父母不仅是来咖啡厅吃早餐的,而且也是来和儿子沟通交流的。毕竟青春期的孩子,真地不好管理呢。
戴维边写作,边听到那一桌不断传来笑声,话题也一直在不断变换,而且越来越严肃了。
戴维听到了父亲说:“过两个月你就要考驾照了,我们来说说这个事吧。”
男孩子满面笑容地回答:“好的。”
戴维认为,这对父母就很聪明、很有创意,儿子正处于比较烦人的青春期,父母仍想法设法和孩子沟通,真是相当用心的家长了。
这样舒服的沟通和交流,它的主要元素有哪些呢?
戴维认为:创意(时间、早点和很棒的咖啡厅),笑声(夹杂在严肃的话题中),共处和分享。
父母和孩子相处时,享受快乐时光,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创造也是很重要的。
三
这是电影《一辈子做女孩》的一个片段。
小莉和菲力贝一起爬山,同行的还有菲力贝19的儿子。
爬山的路上,菲力贝的儿子对小莉提起自己10岁时候的事情。父亲送他去学校。临走时所要再见之吻,弄得他当时在朋友面前很尴尬。
小莉说道:“那你干嘛不叫他打住呢?”
菲力贝的儿子说:“噢,我是叫他那那样的,可后来一想,老爸亲我,他肯定开心,所以就算了。”
两人就这样一路闲聊,一直走到了山顶,极目望去,令人赞叹的美景收入眼底。
接下来的镜头里,菲力贝的儿子正在往车里放行李包,准备离家返回学校。
“时间过得真快啊。”菲力贝边说边拥抱了儿子,把自己选的音乐碟片递给了儿子,让儿子在路上一路开车一路欣赏音乐。
菲力贝,又提醒说,女孩子很危险,和她们约会要小心。现场既有父亲的教导,又充满了亲情。
菲力贝说着,眼泪就快要出来了。儿子拥抱了小莉,转身对父亲说:“你不亲一下我吗?”
父子俩都笑了。父亲亲吻了儿子,再次拥抱了他。儿子走向汽车,父亲站在原地,哭泣起来,这是因为爱儿子而留下的眼泪。
戴维认为,这个场景很美,充满温情和爱意。菲力贝的儿子渴望与父亲沟通,所以很乐意接受父亲的吻,而且主动让父亲拥抱自己。
而父亲呢,也捕捉到了孩子的内心。
这三个小故事都是生活里的场景。
孩子邀请你玩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有没有接受孩子的邀请?
与孩子在咖啡厅吃早点,喝下午茶的时候,有没有想起与孩子聊聊严肃的事情呢?
在教导孩子的时候,父母有没有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温馨的环境呢?
做父母的,与其抱怨孩子,不如自己积极主动观察孩子的需求。注意观察孩子、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看看孩子们是否在邀请自己、是否需要父母的温情、是否希望和父母一起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