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武汉 · 国足战胜乌兹别克斯坦,全场五万名球迷齐唱《怒放的生命》
几天前,我们还在现场和屏幕前高歌嘹亮,历经一个遗憾憋屈愤懑的夜晚,又要哭着、笑着等4年,这感觉心如刀绞。
自2001年后,国足最接近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一次,以一场胜利告别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一切希望的星火从卡塔尔燃起,又到卡塔尔那熄灭。
2016年3月29日,主场2:0刷卡成功,戏剧性又神奇地晋级12强。昨天在十人应战的不利局面下,又2:1逆转击败了卡塔尔,以胜利者的姿态,却向世界杯“讲不出再见”。
昨天是中元节,从天黑到深夜再到午夜,国足没有再一次完成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真的,有点难过,这是无数个遗憾叠加而带来的最扎心的一次遗憾,刺入心窝般的绞痛。
虽然遗憾无用,虽然如果无力,虽然结局无语,但看看下面这三场比赛,是不是后悔的都咬碎了后槽牙。
· 2016年9月6日主场,0:1告负叙利亚
雨夜西安,球迷泪眼婆娑
· 2016年11月15日主场,0:0被卡塔尔逼平
里皮的首秀,给里指导见面礼的是横梁与门柱
· 2017年6月13日客场,2:2客平叙利亚
往角旗杆带,进世界杯
不过调过头来说,足球运动,没有遗憾,没有如果,没有无语,只有重头再来。
不聊这些“无用”、“无力”和“无语”事后诸葛孔明的废话,说点老实话,回头看看500多天前,有多少人拍着胸大肌坚定的看好国足能从40强赛打进12强赛?
挺进12强赛的前五战,血拼韩国负,力战伊朗平,窝火输叙利亚,再败乌兹别克斯坦,又锒铛平卡塔尔,在12强过半囊中2分甚羞涩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觉得国足能坐上前往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航班?
里皮接锅后,在平卡塔尔、叙利亚后,又还有多少人对梦进世界杯的可能性持有狐疑的态度?
还记得今年春寒料峭的3月,国足在长沙血战韩国,拼下的不止是要命的三分,还有促成了真球迷、伪球迷、喷子、吃瓜群众和键盘侠们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团结,他们第一次共同拥护一面旗帜,又共同认同一句标语:赢下韩国这场,中国队即便死,也是顶天立地了。
今天踢成这样,坦率的说,也不错了,至少是站着死的。1998年,我第一次认真熬夜的看世界杯,后面看了不少新闻报道才知道,1998年国足告别法兰西世界杯也是绞痛的,客场战沙特,12码前,那粒点球要是一蹴而就,我们就能在20世纪末看见国足打进世界杯决赛圈。
所以,比起1997年的那次十强赛,今天以获胜者的姿态战胜卡塔尔,兴许更让人能好受一些。
回到比赛过程当中,上半场双方机会都层出不穷,把握是足球这项运动最诡异的一个词,中国队尤其不擅长把握,自己的站位又不够紧凑,中后场漏洞明显,中前场脱节严重,张稀哲明显不在最好的状态,中场无人接应,更是传不出优质的球,赵旭日和郑智搭档的后腰,意图明了:就是最大成程度上解放郑智,参与组织进攻,他有这个能力水平。然而,这一招用苦良心的部署并没有很快被对手识破,反而被自己需要打进更多的球带来的紧张感给整乱了。
于是上半场变成了这样:后防站位松散不够精致,国队郑智既要顾头还要顾尾,张稀哲消失的无影无踪,顶在锋线上的肖智和郜林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良机,边路快马于汉超也在迷惘中失去了进攻的方向,以致于后30分钟几乎是我们持续围着球在跑。
我不知道场上的球员是不是无比急躁,反正我已是坐立不安,因为这太不正常,这样的疲于奔命消耗,下半场我们拿什么拼杀?
而此时转播镜头无数次的给到站在场边“无动于衷”的里皮,他很专注的目视着比赛,没有手势,也没有大喊大叫,更没有换人调整,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银狐”已经看穿了一切。
果然下半场,里指导手起刀落,撤下于汉超换上姜至鹏,改打三后卫,在丢球后,他也没有慌里慌张,审时度势,在十分钟之内做出决策,快准狠地用完最后两个换人名额,武磊和蒿俊闵先后登场,直接或间接策划包办了中国队的两粒进球。
这是里皮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无论对手是谁,无论场上的局面怎样,场上的球员们都不急不躁,还变得空前团结友爱搏命,这种在耐力中透散着的狠劲,差点帮助国足完成奇迹大业。
0:1落后,血性膨胀,肖智的进球,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以及他末了那次试图人球分过的边路突击,都做到了极致,应该感谢这位默默无名的大个子的本本分分、勤勤恳恳。
武磊开胡了,这一脚证明了他就是国足目前阵中乃至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正印大前锋。其实,看武磊踢球,他真的还像个孩子,踢的纯真、卖力,像那种父母给你一颗糖吃,就变得格外听话。无论在俱乐部,还是在国家队,他都常遭球迷们有意无意的调侃吐槽,而他习惯性地选择沉默寡言,以对抗这个世界的口水。现在是他的黄金年龄,下一个四年,冲击世界杯,无人可替的他,真心希望他进球如麻,我跪赌。
国足的“顶梁柱”郑智做到了一切,直到拼完最后一颗子弹,以一张红牌告别自己的世界杯梦。37岁,绿茵场上的老兵,没有郑智,我不敢想象国足最终的结局有多悲惨。
这张红牌,之于郑智,有点英雄黎明的意味,他做到了一切,也承担了一切,事实上他以这种方式结束他堪称中国足球队史传说级的职业生涯,不太完美,但足够悲壮。
比赛赢了,比赛又输了。我们谁也提不起兴来,冯潇霆赛后的哽咽哭泣,以及他在微博里说的“就是难受,就是想哭,我没那么坚强。”他需要从失利的阴霾中走出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未来他可是国足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的扛鼎大将。
当比赛结束的哨音响起,于汉超就失声痛哭,生于1987年的他也到而立之岁,留给他为国效力,实现梦想的时间也所剩不多,屡遭伤病而多次错过进入国家队的他,曾作出过这样的回答,“我从来不相信命运。”可惜,个体要向命运挑战,要胜天半子,难于登青天。
梦的破碎,没有人不伤心难过落泪,足球梦,难道真的就是中国梦里最难以实现的那一个梦吗?这个美梦要做到多久,才能成真?
一场比赛的开始总牵引着人们朝着美好去遐想,一场比赛结束又引发人们更多的无限思考。无尽的问题在等待着足协,球员,还有你我他这些不离不弃的球迷。这些思考、探讨与辩论,唯有认真深入,这些才可能变得更具体,更有价值。
现实已经无缘,吐槽贬低,嘲讽怒骂,褒奖支持,作为我来讲,都要感谢他们用最大的能量,与也许你们不认可的诚意给予了我一次跌宕起伏的陪伴。
- 附 一 段 视 频 -
让我们铭心谨记这段铁血搏杀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