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你写不好公众号,是因为不知道这个原则!

今天因为不知道公众号日更写什么,已经焦虑了好几个小时。

翻了一些书,看了一些文章,聊了一些天,有了一些思考……

但全都不想写。

庆幸的是,写日更的这143天,类似情形发生的频率并不高。

距离上一次发生,已经过去了好久,那时也是这样,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

像是不管写什么,都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对一段话,好像有点感触,又好像不是这个味儿。

奇奇怪怪,但说不出来,总之就是很不对劲儿。

但我有我的原则——每天日更。

当一件事变成原则后,一切反而简单了,不再需要纠结可不可以不写。“原则”就不是用来打破的。

无论如何,我都要写。

01

回想上一次,我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怎么解决的呢?

那次,我把自己的焦虑,纠结不知道写什么的心情全都写下来了,结果我就好了。

话说回来,如果要说写作真有什么好处的话,“梳理情绪”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就不是赚钱,也不是为别人提供价值。

Scalers老师也说,“我做我的公众号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让我自己先爽起来。”

把心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如实地写下来。

有些想法,颗粒度太粗,在脑海中以大块大块的云的方式存在。

写下来的过程,就是在细化,能让大块的云变成一滴滴的雨落下来。

颗粒度变小,从云变成雨滴,更能看清雨滴背后的情绪和焦灼。

把粘在一起,模模糊糊的“不对劲”,变成界限分明,清晰明了的“我想写什么”。

从思考到行动,就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焦虑的“救赎”。

是的,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得救了,不知道写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不再焦虑着“一定要”写出对别人有用的文章。

我就像一条脱水太久、差点渴死的小鱼,终于天降甘霖,让我重回水里——我又活过来了。

不知道写什么才对他人有用,没关系,那就写心里的声音就好,先让自己爽起来。

这也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你该关注当下自己的内心了,你自己有没有觉得愉悦。”

02

今天朋友分享了一段话给我,很受启发。


这几年,我在努力“活出自我”的同时,也越来越叛逆,最喜欢说的一个词是“不”。

虽然可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但能说“不”,让我觉得很自由,很快乐。

说“不”,让我找回了自己。

我想,或许下个人生阶段,可以尝试这句:“好的”。

今天的日更不知道写什么——好的。

今天吃撑了,难受——好的。

不想早起——好的。

不想工作——好的。

想玩儿——好的。

不想说话——好的。

……

无论发生什么,都说“好的”,这就是让和尚保持内心平静的秘诀。

今天把这段话发到朋友圈,有朋友特别可爱的回复说,“首先要成为一个和尚”。

我想了下,这个逻辑也没错。

纳瓦尔请教的确实是一位“和尚”,而他也是一位已经获得内心平静的人。

现在出家对学历的要求挺高,没法出家做和尚也没关系。

我们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和尚”,给自己贴上“内心平静”的标签。

03

不过,我今天尝试了,一直说“好的”,然后我就会问“然后呢?”

现状就是:这个方法很妙,可才刚开始使用的我还做不到。

那怎么办呢?

——做不到就做不到吧,但我得先让自己爽起来。

做不到发自内心地说“好的”,我也可以处理好这些事情。

不知道日更写什么。

好的。

然后呢?

再想想别的办法。

不想工作。

好的。

然后呢?

继续工作,早点完成工作,就可以去休息。

或者,有没有可能,和尚在说“好的”之后,也问自己“然后呢?”

只是他没有说出来,我不得而知。

但我能感受到,在说“好的”之后,好像人的“戾气”会减轻,不再怪天怪地怪自己。

“好的。”——接纳现状,但不是接受现状,这两者有显著的区别。

“然后呢?”——积极想办法。

04

从“不知道写什么”,到现在已经写了1000多个字了。

也让我内心平静下来。

当一个人情绪过于激动时,心理学家分享过一个超有用的小方法:数数。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把感性的情绪,调整到理性思考的状态。

一个人,同一时间,只会有一种情绪。

李笑来曾说过,当他老婆生气的时候,他就想办法逗她笑。

一个人无法同时做到又生气又高兴,所以她就不会再生气了。

当我焦虑时,我用写作的方式“数数”,让自己进入“理性思考”的状态,慢慢地,情绪就恢复到了理性和平静中,人也愉悦起来。

Scalers 老师诚不欺我,写公众号最大的原则,就是让你自己先爽起来。

梳理情绪,让你获得平静与愉悦。

如果你容易焦虑,开始写作吧。

如果你容易情绪内耗,开始写作吧。

如果你想获得更好的成长,开始写作吧。

如果你想赚钱,开始写作吧。

......

之后,写作还能让你精神更独立,财富更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