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南梁卫尉郑绍叔忠心事奉皇上,在外面听到什么,都向皇帝汇报,没有丝毫隐瞒。每次向皇上进言,好事就推说是皇帝的意思,不好的就把罪过揽到自己身上,皇上因此很亲信他,下诏在南义阳设置司州,把州府迁到关南,任命郑绍叔为刺史。郑绍叔修筑城隍,修缮器械,推广垦田,蓄积粮谷,招集流散百姓,人们逐渐安定下来。
北魏在义阳设置郢州,任命司马悦为刺史。南梁皇帝萧衍派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派兵攻打竹敦,攻拔。
17、
九月八日,南梁朝廷任命吐谷浑王伏连筹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18、
柔然入侵北魏沃野镇及怀朔镇,北魏主元恪下诏,命车骑大将军源怀出行北边,指授方略,并根据需要征发士兵和军事物资,一切由源怀全权处理,便宜从事。源怀到了云中,柔然遁去。
源怀认为,制服蛮夷的办法,莫过于修建城郭。回到恒、代地区,勘察诸镇左右要害地形,规划可以筑城置戍之处,打算从东到西修筑九座城池,储备粮草武器,形成犬牙相救之势,一共五十八条建议,上表给皇帝,说:“如今定都洛阳成周,距离北部边境遥远,代都以北诸国颇有外叛,我们境内,也遭受旱灾饥荒,战马甲兵十成中缺少八成。我认为,应该比照旧有军镇,再修筑新的城池,东西相望,令形势相接,设置驻防部队,分兵于要害之地,劝勉农耕,蓄积粮草,到了警急之日,可以随时出兵翦讨。蛮夷是游骑之寇,终究不敢攻城,也不敢越过城池南下。如此,北方无忧矣。”北魏主元恪听从。
19、
北魏太和十六年,高祖元宏曾下诏命中书监高闾与给事中公孙崇考定雅乐,搞了很久,也没能完成。后来高祖崩殂,高闾也去世了。景明年中,公孙崇为太乐令,上呈他所审定的乐器及乐谱。至此,世宗元恪才下令八座大臣以下官员商议。
20、
冬,十一月十五日,北魏下诏,营缮国立大学。当时北魏承平日久,学业大盛,燕、齐、赵、魏之间,教授者不可胜数,登记在册的弟子,多的有一千余人,少的也有数百,州府举荐“茂异”,郡府举荐“孝廉”,每年人数都有增加。
21、
十一月二十一日,南梁废除以罚款赎罪的办法。
22、
十二月四日,北魏下诏,命殿中郎、陈郡人袁翻等议定律令,彭城王元勰等监督。
23、
十二月二十七日,北魏主元恪巡幸伊阙。
28、
南梁皇帝萧衍雅好儒术,认为东晋、宋、齐虽开置国学,不到十年就都半途而废,所保存的也是徒具形式而已,没有讲授之实。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
梁纪二
公元505年——507年
共3年
高祖武皇帝二天监四年(乙酉,公元五零五年)
1、
春,正月一日,南梁皇帝萧衍下诏,说:“两汉之世所进用的贤才,无不通晓儒经,遵循正道,所以能够树立名节,德行有成。魏、晋轻浮放荡,儒教沦落,没有风节,原因就在这里。可以设置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博士各一人,广开学馆,招收学生。”
于是任用贺瑒(yang)及平原人明山宾、吴兴人沈峻、建平人严植之为博士,各主一馆,每馆有学生数百人,由朝廷供应伙食,发给津贴,其对策见解通明的,即刻任用为吏。一年之间,怀揣着经书,背着书箱来上学的人云集而来。
贺瑒,是贺循的玄孙也。
又选拔学生,前往会稽云门山跟从何胤受业,命何胤选门徒中通晓儒经,品行端正的,报上名来。
再分派博士祭酒巡行州郡,在各地建立学校。
2、
当初,谯国人夏侯道迁在南齐任辅国将军,跟从裴叔业镇守寿阳,为南谯太守,与裴叔业有矛盾,单骑投奔北魏。北魏任命他为骁骑将军,跟从王肃镇守寿阳,王肃命夏侯道迁守合肥。王肃去世后,夏侯道迁抛弃戍防据点,再投奔南梁,跟从梁州、秦州二州刺史庄丘黑镇守南郑;庄丘黑任命夏侯道迁为长史,兼领汉中太守。后来,庄丘黑去世,朝廷下诏,任命都官尚书王珍国为刺史,王珍国尚未到任,夏侯道迁与军主、考城人江忱之密谋再投降北魏。
之前,北魏仇池镇将杨灵珍叛逃,投奔南梁,朝延任命他为征虏将军、代理武都王,协助戍卫汉中,有部曲六百余人,夏侯道迁忌惮他。皇帝萧衍派左右吴公之等出使南郑。夏侯道迁于是杀死使者,发兵袭击杨灵珍父子,斩首,并派人将首级送到北魏。
南梁白马戍主尹天宝听闻,引兵攻击夏侯道迁,击败他的部将庞树,于是包围南郑。夏侯道迁求救于氐王杨绍先、杨集起、杨集义,三杨都不回应,杨集义的弟弟杨集郎独自引兵救援夏侯道迁,攻击尹天宝,杀了他。北魏任命夏侯道迁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侯。又任命尚书刑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率军前往接收。夏侯道迁接受平南将军任命,推辞不接受豫州刺史职务,且要求封为公爵,北魏主元恪不许。
华杉曰:
夏侯道迁推辞不接受豫州刺史,是想得到梁州。他这样的人,就是随时都盘算自己手里的筹码,和皇帝做生意,而且他的生意很恶劣,因为他并不是自己创业,拉起队伍来卖,而是把南朝卖给北朝,再把北朝卖给南朝,本钱都不是他的,反复叛变,家常便饭。在分裂时代,他有一定的市场,一旦天下统一,第一个要处置的就是他这种人了。元恪压他的价,因为既不能拒绝,但也不能鼓励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