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叔打算跟大家说说“借力”的事。
我们先看下这个故事:有两个穷得响叮当的农夫,他们的门前有座煤山,每天挖出来的煤当天可以卖掉买食物。
在第一天,第一个人埋头苦挖,挖完一车煤就拉去集市上卖了钱,用这些钱他全买了最好的食物。而第二个人呢,也挖了一车煤,不过换来的钱他只买了几个硬馒头,其余的钱都留了起来。
第二天,第一个人早早起来继续挖煤,另一个人却去逛集市招苦力。不一会儿他就带回俩苦力来,这两个苦力膀大腰圆,他们二话没说就开始挖煤,而他站在一边指手画脚的监督着。
只是一上午的功夫,第二个人就指挥两个苦力挖出了几车煤,他把煤卖了又雇了几个苦力,一天下来,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剩下的钱还比穷人赚的钱多几倍。
几个月之后,穷人依旧每天挖煤,每天赚来的钱都买了好吃的好喝的,基本没有剩余。而第二个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的钱,他用这些钱投资做起了买卖,很快成了富人。
大家看完也许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很复杂的故事,道理也很简单,但事实上却有很多人只知道埋头苦干,不懂得借助外力成事。
所以我一直认为,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就像雷军说的一样,找到有台风口的地方,做一头会借力的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真正有才能的人,并非生来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就有“水淹七军”,它就是借助水势打败曹操而获得胜利;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也巧在一个“借”字上。而西方更有牛顿“踩在巨人肩上学习”,借巨人的智慧来看得更高飞得更远。
明叔认为,一个人是唱不好一出大戏的,必须借人而成事,借势而成事。借人借势是至关重要的,若忽略了这一点,那便只能唱独角戏了。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前人阿基米德说的就是借力这个道理。
同样,明叔想问你:“若是真的给你一个支点,你能撬动地球吗?”
聪明的人,总是懂得借力发力,找到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蛮干的人,只会一味地埋头苦干,自认为勤奋会让自己走在别人前面。
正所谓“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站在台风口,猪都会飞起来。当“风口”来临时,你懂得借势而上吗?
马云曾说过,唐僧团队是世界上最好的团队。
社会就是竞争,优胜劣汰是千古不变的规律。明叔以为,在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时代,唯有抱团,借助平台,借助团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无论是国与国、企业与企业、朋友与朋友,还是人与动物、自然与社会,无不是如此。那种以为自己很厉害,目空一切的人,不懂得学习,不懂得成长,注定会被市场的大浪拍死在沙滩上!
自明叔创业以来,更加坚定了这个观念。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也是一种“借力”智慧,成功的领导者会集众人之力解决企业问题。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力借给你,企业才会成功!
那么明叔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
1.要明确目标:力是什么?力在哪里?
谁说借力只能面向“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有时候我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对象。突破“我”的局限,世界才会更宽广。
2.运用方法。
适当的“借力”;可以多看看名人的书籍,学习名人的思维,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我们除了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名人跋涉的艰辛,同时也会发现,竟然会有那么多的捷径可寻,有那么多的诀窍可学,有那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3.记录实践。
在这个过程之中,自己也要不断思考、学习、实践,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要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学习补充,因而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成功越来越难,如果想成功,就必须善于学习,善于借力,这样你才能攀登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