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妮·齐薇格在《甜心先生》中饰演傻白甜的单亲妈妈多萝西。片中,她崇拜并爱慕由阿汤哥饰演的落魄上司杰里,在其事业和人生低谷期仍然对他不离不弃,衷心追随。多萝西这个角色的设定极大满足了广大直男癌对女人应该温柔、包容和听话的要求。影片最后,多萝西对杰里说过一句话,“有你,我才变得完整。”我不由想起了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的话,“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难道,没有男人,女人的人生就注定有缺失吗?
女人天生感性,难免把爱情婚姻看得很重。可是,爱情和婚姻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女人收获甜蜜、依靠的同时,也可能让她们丢失了梦想和灵动。前不久,周迅在飞天颁奖礼上的造型,让人大跌眼镜。曾被誉为“精灵女王”的她,结婚之后仿佛把灵气给丢了。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是坟墓。”可是,我想说的是,婚姻其实是女人梦想的坟墓。女人崇尚爱情,向往婚姻,总觉得红毯尽头是爱情的圆满和人生的完整。可是,不曾想那也是与自己梦想的离散。婚姻背后,多少女人的梦想早已被茶米油盐的琐碎掩埋。但是,女人依旧把婚姻当做人生最大的赌局,倾尽所有,只为一搏。只是,赌就意味着有输有赢。赢了,当然是皆大欢喜,可是如若输了,又有多少女人可以经受得起一无所有的打击?黄佟佟说过,“女人把生命的全部意义建立在变化无常的爱恋上,就好比在流沙上盖房子,除去那百分之一好运的人,其余的都只能死于心碎。”可见,于女人而言,婚恋是一场仅有百分之一胜算的赌局,可是女人为什么仍甘愿冒着血本无归的险下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像多萝西一样,很多女人都认为,唯有男人才能让自己变得完整。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甄嬛传》、《武媚娘传奇》、《芈月传》之类的宫斗剧在中国红极一时。在一众心机婊为争宠费尽心机的各种撕逼背后,你会发现,女人们起初的不择手段是为了得到皇帝的独宠,可是,在无数次明争暗斗之后遂幡然醒悟:在爱情的战场上,没有谁能成为永远的赢家,把全部身家压在一个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男人身上,着实不靠谱。所以,她们把战场转向了对权力的角逐。从甄嬛、武媚娘、芈月等初始无害的女子最终逆袭成功来看,某种程度上,男人确实推进了女人的成长,可是,最终成就女人的却是她们自己。当一个女人愈趋成熟懂事,独立自主,就会越发出众,光彩照人,随即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让自我渐趋完整。
前不久,看了咪蒙的一篇名为《你那么“独立懂事”,然后呢?》的文章,文中她讲了自己一独立懂事的闺蜜,找到了一个温文儒雅、细心周到的男人,可是两人最终却离婚了。离婚的理由其实很简单,男人觉得女方太过独立,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做,他体会不到任何被需要的感觉。说直白点,就是该男人在独立的老婆面前毫无存在感。我觉得纳闷,存在感不是自己创造的吗?为什么男人找不到存在感就把责任推给女人,还冠冕堂皇的指责女人太独立?更有甚者,在网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那么成熟懂事,一定没什么人疼你吧。”女人独立,错了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软下来》。文中,我的态度很明确,硬气是女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女人独立并不是为了让男人没有存在感,而是因为她们知道,很多事,她们必须学会独自面对,自己承担。在职场上、在单身生活中,她们已经习惯了不去麻烦别人。再者说来,要保持男女关系的和谐稳定,并不意味着有一方就必须扮演弱者的角色。爱情和婚姻的本质不是需要与被需要,依靠和被依靠,更不是大树庇荫小草。我认为爱情婚姻的养分源于平等的男女双方之间的互补与扶持。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钢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芈月传》等宫斗剧在中国热播不是因为观众热衷于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一群女人撕逼,而是,在看到芈月、武则天、甄嬛等女子用智慧、胆色和果敢一次次化险为夷之后,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女人从来不是男人的附属品,更不需要男人来成就自我。她们演绎了一场华丽的逆袭,附带一句旁白,“女人,我们的名字不叫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