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钟摆的人生
人生是幸福的吗?斯派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回答:人生或许不是幸福的。“人生苦难重重”。
乍一看,这句话有些突兀且不符合常理。人生虽然少不了苦涩,但是乐趣也丛生其中吧?求知的喜悦、完成一项大 project的欢喜和花前月下的快乐,难道都是一场竹篮打水不成?
快乐似乎是真的,至少多巴胺的分泌是的。不过等等... 在快乐之后,又剩下了些什么?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中徘徊。”叔本华如是说。我们在追求成功的时候,少不了痛苦。一定的付出(或许还要加上一些运气)后,我们或许可以收获成功。那么在获得成功后的那一刹那(最多也不过维系半天时间)的狂喜后,我们又被剩下了什么?我们又应当何去何从?继续奋斗,追求下一个成功吗?可,不过这似乎又是另一个有趣的轮回(长久的痛苦+片刻的欢愉)。或者就此歇下来,无所事事吗?也可,不过这似乎有些倦怠无味吧,而这倦怠之中,似乎难寻幸福。再者,大家都处在孙少平的年纪,难道就安心做个大腹便便之辈吗?
私以为,叔本华的话可以做小小的改动:“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中徘徊。途中会经过片刻的欢愉。”——如此说来,难道人生就如西西弗斯,到头来全无意义吗?
有无意义?你觉得它有就有吧,没有就没有吧。这和信神的存在与否大抵是一个原理: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不过还是觉得人生有意义的好,不然活着多没盼头啊。
不过是了,人生苦难重重。这苦难并不单单明喻“追求成功所需经受的艰险”,也暗喻了“可悲的倦怠”。人生大抵是一次修行,磨难与快乐,都是考验的一部分。如何经受住这一次次考验的苦难,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智,或许是这次修行的全部意义。
2 佛陀有话说
佛说,众生皆苦。苦从何来?因为有欲求。于是佛说:把欲望放下吧,还你一颗空明的心。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没有追求目标的欲望,自然也就没有了旅途中的舟车劳顿与实现目标的空虚倦怠。(佛教似乎与享乐主义有些相似)
这一境界,固然可敬。不过我暂时做不到,也不想在这个年岁踏入这一境界。我寻思着,环境这一玩意儿着实可怕:在全国考生一心削尖了脑袋挤进名校争夺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时候,可能确实没人搭理这个啥也不想的佛;在全国房价攒足了劲往上冒的时候,可能住着棺材房的香港年轻人也没心思去庙里求一炷香;在补习班充电站夜校如雨后春笋蹭蹭冒的时候,大概小年轻们更愿意给自己的斜杠上加一杠而不是啃金刚经。
——没有欲望是不可能的,至少在这个年岁是不可能的。所以固然佛他老人家说得很有道理,也确实想要渡众生苦难,我还是先呆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间吧。
3 派克谈自律
书如酒。我这个人读书有个毛病,就是”醒酒“比较慢。读到一本好书就好像提了一壶美酒,非得喝到醉才罢休。而且喝完酒的 hang over可谓三日不绝:路遥老人家的“青年,青年,奋斗,奋斗”还时不时在我耳边嗡嗡响呢。
既然都醉了,那自然得拼命为这美酒拍手叫好。而这酒度数是否合适,酿的手法的好坏,身在此山中的人儿可一点都不明白。这醉汉打算为这美酒背书呐。
于是派克说呐,虽然人生苦难重重,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获得相对幸福滴。(派克这老爷子做了多年心理医生了,见得多了大概觉得幸福这个指标不为负就是谢天谢地了。)
派克说:人生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苦难实际上是财富呐。而开心地接过这万贯铜臭只有自律一法。如何做到自律呢?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毕竟这壶美酒,我才刚刚拧了个瓶盖呐。